【文章內(nèi)容簡介】
C H 3C H 3C H 3 C H 2 C H ( C H 2 ) 7 C H 3 3 甲 基 1 1 烷③C H 3C H 3 C H 2 C H 2 C C H 2 C H 2 C H 3 4 二 甲 基 庚 烷④C H 3C H 3C H 3 C H 2 C H 2 C H C H C H 2 C H 2 C H 3 5 甲 基 4 乙 基 辛 烷⑤C H 3C H 2 C H 3C H 3 C H 2 C H 2 C H C H 2 C H 2 C H 3 4 丙 基 庚 烷⑥C H C H 3C H 33— 甲基戊烷 2,4— 二甲基戊烷 3— 甲基十一烷 4 ,4— 二甲基庚烷 4— 甲基 — 5— 乙基辛烷 4— 異丙基庚烷 練習(xí):下列化合物的系統(tǒng)命名法中哪些應(yīng)予以改正: 三、烷烴的結(jié)構(gòu) 碳原子的 SP3雜化 C: 軌道進(jìn)行 SP 雜化后,不再是原來的 S或 P軌道,而是一種含有與原來不同軌道成分的新軌道。形成的四個(gè) SP 雜化軌道在空間互為 176。 。 2 P z2 P y2 P x2 S2 P2 S激 發(fā) 雜 化S P 33 3 首先發(fā)生電子躍遷 ,由 2S 2P 變成 2S 2P ,再經(jīng)過雜化 ,形成 SP 雜化軌道。其構(gòu)型是碳原子處在四面體的中心,四個(gè)雜化軌道指向四面體的頂點(diǎn)。 2 2 1 3 3 sp3雜化: C原子的電子組態(tài): 1s2 2s2 2px1 2py1 2pz,其中 2s2 2px1 2py1 2pz為價(jià)軌道,其中的電子為價(jià)電子。 在形成化學(xué)鍵時(shí),原子的不同能級(jí)的價(jià)軌道進(jìn)行“混合”,即“雜化”,形成新的價(jià)軌道,價(jià)電子的排布也隨之改變,利用雜化軌道與其它原子形成共價(jià)鍵。 軌道的“雜化”、“成鍵”等過程是同時(shí)完成的。 sp3雜化軌道形狀 四個(gè) sp3軌道互成 176。 的角, 指向四面體的四個(gè)頂角。 C的四個(gè) sp3軌道 氫原子沿 sp3軌道的對(duì)稱軸方向 接近 C原子, H的 1s軌道與 sp3軌 道的電子云能最大限度的重疊, 形成四個(gè)穩(wěn)定的、彼此夾角為 176。 的 CH σ 鍵,即為甲烷 CH4分子。 甲烷的 CH鍵 C的 sp3軌道與另一個(gè) C的 sp3軌道沿著各自的對(duì)稱 軸成鍵,就形成 CCσ 鍵: 這是 C原子能形成碳鏈和碳環(huán)的化學(xué)鍵的基礎(chǔ)。 C的 sp3軌道也可以與鹵原子的 p軌道重疊,形 成 CXσ鍵: 因此氯甲烷的分子形狀應(yīng)與甲烷形狀相似。同樣 C的 sp3軌道還可以與 O、 N 等原子的雜化軌道形成 CO、 CN 等 σ 鍵。 σ鍵的特點(diǎn): 成鍵兩原子可以繞鍵軸旋轉(zhuǎn),旋轉(zhuǎn)的結(jié)果改 變了原子空間排列。 碳原子的四面體概念與甲烷分子的形成 SP 雜化軌道成鍵時(shí),都是以雜化軌道較大的一頭與氫原子的成鍵軌道重疊而形成四個(gè) σ 鍵,鍵角為 。 3 甲烷的球棍模型 其它烷烴分子的形成 烷烴分子中,每個(gè)碳原子均是 sp3雜化的,其中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各以一個(gè) sp3雜化軌道重疊形成 CC 鍵,剩下的未有成鍵的 sp3軌道再分別與氫原子的 1s軌道重疊形成 CH鍵,即 CC鍵:sp3—sp3; CH鍵: sp3—s 。 電子云以“頭碰頭”的方式沿鍵軸方向重疊形成的鍵叫 鍵,單鍵是可以繞鍵軸自由旋轉(zhuǎn)的,這樣,便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的烷烴分子。 ?注意:烷烴分子中的直鏈并不等于直線,實(shí)際上是鋸齒型的。原因:價(jià)鍵分布四面體形;CC單鍵能自由旋轉(zhuǎn)。 C C C C C C C C C C CCsp3– sp3 σ鍵 sp3– 1s σ鍵 1個(gè) C-C σ鍵 6個(gè) C- Hσ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