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50%; 均表現為自由組合。 例: ab ++的雜交: ? PD型子囊是由 無交換 或 二線雙交換 產生; ? NPD型子囊是由 四線雙交換 產生; ? T型子囊是由 單交換 或 三線雙交換 產生。 = NPD + 189。 T NPD + PD + T 100% 兩基因間的距離 = 重組子數目 總后代數 100% 進行分類; ; ; ; ; 。 例:脈孢霉 nic + + ade 子囊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基 因 型 次 序 + a d e + a d e ni c + ni c + + + + + ni c a d e ni c a d e + + + a d e ni c + ni c a d e + a d e ni c a d e + + ni c + + a d e ni c + + a d e ni c + + + ni c a d e + + ni c a d e + + ni c a d e + a d e ni c + 分離發(fā)生時期 MI MI MI MI MI MII MII MI MII MII MII MII MII MI I 子 囊 型 類 型 PD N PD T T PD N PD T 實 得 子 囊 數 8 0 8 1 90 5 90 1 5 ? ? PD= NPD,兩個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體上; ? PDNPD,兩個基因連鎖。 ? 根據 MII期的子囊數目, ? PD= NPD,兩個基因位于著絲點的異側; ? PDNPD,兩個基因位于著絲點的同側。 如何判斷兩個基因的位置? 細菌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 細菌作為遺傳研究對象的特點 ? 結構簡單:屬于原核生物,無明顯細胞核,染色體裸露,不與組蛋白結合,不進行減數分裂。 ? 世代周期短: 20分鐘一代 ? 容易獲得各種突變型 ① 合成代謝 缺陷型 (營養(yǎng)缺陷型 ) ② 分解代謝 缺陷型 ③ 抗性突變型 ? 易培養(yǎng),可長期保藏 細菌之間遺傳物質的轉移方式 ? 轉化 :細胞從周圍介質中吸收裸露的 DNA。 ? 接合 : DNA從供體菌到受體菌直接轉移 。 ? 轉導 :由噬菌體所介導的 DNA從供體菌到受體菌的 轉移 。 細菌的轉化和基因定位 ? 轉化的類型 ① 自然轉化 ( natural transformation) 細菌能夠自然地吸收 DNA,如枯草桿菌的轉化。 ② 工程轉化 ( engineered transformation) 通過某種處理使細菌能夠攝入外源 DNA,如大腸桿菌 的轉化。 ? 轉化效率:約 1% ? 轉化片段的長度: 20kb 細菌轉化過程示意圖 轉化在基因定位中的應用 ? 判斷兩個基因的位置關系 ① 觀察 DNA濃度降低時 AB基因共轉化頻率的下降和 A、 B各自轉化頻率下降的程度: 程度相同表明 ;共轉化頻率下降的程度遠大于各自轉化頻率下降的程度,表明 。 ② 觀察轉化頻率: AB共轉化頻率與 A、 B各自轉化的頻率相近,表明 ;相差很遠,表明 。 ? 基因作圖:判斷基因間的距離 連鎖 不連鎖 連鎖 不連鎖 ? 計算重組值 遺傳作圖 細菌的接合與基因定位 一、接合現象的發(fā)現 1946年,萊德伯格 (Lederberg) 和塔特姆 (Tatum) A菌株: met- bio- thi+ leu+ thr+ ( thi:硫胺素 B1) B菌株 : met+ bio+ thi- leu- thr- 原養(yǎng)型 : met+ bio+ thi+ leu+ thr+ A菌株: met- bio- thi+ leu+ thr+ ( thi:硫胺素 B1) B菌株: met+ bio+ thi- leu- th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