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溶解36 g NaCl g KNO3實驗240 ℃加入36 g NaCl全部溶解 g KNO3全部溶解實驗380 ℃ g NaCl最多溶解169 g KNO3A.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B.40 ℃時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C.將實驗3所得溶液分別降溫至20 ℃后,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NaCl KNO3D.將實驗2所得溶液分別升溫至80 ℃后,溶液的濃度:NaCl KNO3【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20℃時,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即此溫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36g,此溫度下KNO3的溶解能力較小,選項A錯誤;B、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40℃時,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但由于不能確定是否飽和,故無法判斷40℃時NaCl與KNO3的溶解度的大小,選項B錯誤;C、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將實驗3所得溶液分別降溫至20℃后,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NaCl36g>,選項C錯誤;D、將實驗2所得溶液分別升溫至80℃后,溶解均為不飽和溶液,但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仍等于實驗2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由40℃時,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可知溶液的濃度是NaCl>KNO3,選項D正確。故選D。14.現(xiàn)有30℃時的氯化鉀飽和溶液,在下列情況下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的是( )A.溫度不變,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鉀晶體B.溫度不變,向溶液中加入水C.降低溫度至10℃D.升高溫度蒸發(fā)掉一部分水,溫度保持在40℃【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A、因溫度不變,雖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鉀晶體,但溶質及溶液的質量未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不變,故A正確;B、因溶液的質量變了,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相應發(fā)生變化,故B不正確;C、降低溫度有晶體析出,溶劑質量不變,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變小,故C不正確;D、因溶液中溶劑質量減小,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將增大,故D不正確。故選A。15.能證實A物質的溶液是20℃時的飽和溶液的事實是A.降溫到10℃有A晶體析出B.蒸發(fā)掉10克水,有A晶體析出C.加熱到30℃時,再加A物質能繼續(xù)溶解D.20℃時,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體,溶液質量不變【答案】D【解析】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xù)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A、接近飽和的A溶液,降溫至10176。C時也可能是有晶體析出,故不能說明20℃的A溶液是飽和溶液;B、蒸發(fā)10g水有晶體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飽和的溶液;故不能說明20℃的A溶液是飽和溶液;C、由于物質的溶解度一般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熱到30℃時,一定能溶解A物質,故不能說明20℃的A溶液是飽和溶液;D、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xù)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20℃時,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體,溶液質量不變,能說明20℃的A溶液是飽和溶液.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對飽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xù)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是解題的關鍵.16.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乙>甲=丙B.t2℃時,30g甲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后,%C.將相同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D.欲將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可以采取升高溫度的方法【答案】B【解析】【詳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乙>甲=丙,故A正確;B、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故B錯誤;C、將相同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甲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最大,所以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故C正確;D、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欲將丙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可以采取升高溫度的方法,故D正確。故選B?!军c睛】根據(jù)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17.下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50℃時,分別將等質量的甲和乙溶于適量的水恰好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比后者大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提純甲C.將50℃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10℃,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體,發(fā)現(xiàn)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的晶體析出,可能是因為甲物質溶于水顯著放熱【答案】D【解析】A、50℃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別將等質量的甲和乙溶于適量的水恰好配成飽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比后者小,錯誤;B、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明顯,當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時,可采用降溫結晶提純甲,錯誤;C、50℃,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10℃時,不知三種溶液質量大小,故無法判斷析出晶體質量多少,錯誤;D、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體,發(fā)現(xiàn)全部溶解,一段時間后又有部分甲的晶體析出,由于甲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先溶解則說明溫度升高了,后析出則說明溫度降低了,甲溶于水會放出顯著熱量,正確。故選D。18.NaOH、Na2CO3分別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結合圖表數(shù)據(j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NaOHNa2CO320℃40℃20℃40℃水109g129g49g酒精40g不溶不溶A.圖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線B.將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C.40℃時,將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飽和溶液D.20℃升到40℃時,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變化大于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