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C.建立中央集權(quán)的天皇制國家 D.國家向農(nóng)民收取賦稅—特征的宗教是( )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15.“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國一法典的條文。該法典的本質(zhì)是(),西方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 馬特(Charles Martel)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因作戰(zhàn)驍勇,外號“錘子”),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嚴峻舉措是()A.實行將土地有條件的分封給貴族的制度 B.創(chuàng)立基督教而贏得人心C.將羅馬附近的拉文那地區(qū)送給教皇 D.領(lǐng)導(dǎo)瑯城市民爭取城市自治,以下城市中,通過武力方式了最終自治權(quán)的是()A.倫敦 B.瑯城C.熱那亞 D.巴黎13. 羅馬共和國滅亡的主要緣故是()A 希波戰(zhàn)爭的失敗 B 元老貴族的破壞 C 嚴峻的社會危機 D 土耳其人的進攻14.以下對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頂峰時的描繪中,錯誤的一項為哪一項()(),不正確的選項是() ①13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國家建立起來 ② 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 ③西羅馬帝國滅亡后500年,東羅馬帝國也滅亡了 ④東羅馬帝國被奴隸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 。對此制造作出重要奉獻的是() ①印度人 ②中國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臘人A.①③ B.①② C.②③D.③④20. 以下表述不正確的選項、稻米、棉花等經(jīng)阿拉伯人傳到歐洲2D.《馬可波羅行紀》激起了中國人對古羅馬的向往和往二、材料解析題(42分)21. 在右圖這個從伊拉克出土的石柱上,用陳舊的文字撰刻著一部法典。(12分)(1)這部法典是哪個國家的?它的名稱是什么?制訂者是誰?(6分)古巴比倫;漢莫拉比法典;漢莫拉比國王(2)這部法典維護了什么人的利益?(2分)奴隸主階級(3)這部法典在世界歷史上有何地位?(4分)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答復(fù)以下征詢題:(16分)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同他的父親、叔叔等人,離開了威尼斯。他們穿過西亞和中亞,到達元朝首都。他們遭到了元世祖的接待, 為元朝政府效勞17年。在書中,他描繪了中國的富庶景象和繁榮的城市、眾多的人口。表達了東南亞各國的宮殿和佛塔,特別說到那兒富有黃金、珠寶。(1)按照上述材料,說說是什么緣故使得馬可波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4分)中國的富庶景象和繁榮那兒富有黃金、珠寶(2)按照上述材料和所學(xué)知識,材料中“書”的名稱是什么?(4分)《馬可波羅行紀》(3)馬可波羅來中國訪征詢,有什么歷史意義?(4分)向世界展示了誘人的中國文明,激起歐洲人對中國的向往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4)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4分)勇于探究、不畏艱險、克服困難;謙虛學(xué)習(xí);開辟進取3,答復(fù)以下征詢題(14分)人類歷史上各民族和國家從經(jīng)歷了互相孤立、隔絕到彼此交流交融的過程。東西方之間文明的交往特別早就已發(fā)生。通過商人、使節(jié)、游歷者、文人學(xué)者的來往,各地文明發(fā)生了直截了當(dāng)或間接的傳播與交往,但和平交往井非是人類相處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戰(zhàn)爭和制服在帶來災(zāi)難和痛苦的同時,也常常不自覺地充當(dāng)了文明傳播與交流的工具。(1)按照材料,歸納古代人類文明交往的兩種主要方式。(4分)和平交往暴力沖突(2)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寫出兩例反映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往的歷史事件。(4分)和平交往:馬可波羅訪華、阿拉伯?dāng)?shù)字的傳播暴力沖突:希波戰(zhàn)爭、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3)按照材料及所學(xué)知識,指出哪種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開展,為什么?(6分)和平交往:免于流血犧牲,免遭戰(zhàn)火破壞三、簡答題(18分)24.改革是社會開展的原動力,請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答復(fù)以下征詢題(1)古代中國、日本、法蘭克王國分別是通過哪一次改革而確立封建統(tǒng)治的。(6分)商鞅變法;大化改新;查理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