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r? Appropriately say the treasure of great danger looks like the body. So treasuring it when the body acts in the world It looks like one can be mitted to the world. Being fond of it when the body acts in the world It looks like one can be entrusted to the world. 14 Being observed, lacking sight Say the name smooth Being listened to, lacking hearing Say the name rare Being pounced on, lacking obtainment Say the name small. That which these three describes cannot be resolved So they mingle yet act as one. What is high lacks brightness What is low lacks darkness Restrictions and restraints cannot be named Return, merge with, relate to the absence of things. It is an appropriate action to call it The absence of being shape39。Antrobus(1972) 29 個分量表 ——作因素分需,再對被試分組 結果 負疚 ——煩躁型 焦慮 ——錯亂型 沉思型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想象有差異 黑人 意大利人 愛爾蘭人 日耳曼人 多 少 Kripke Sonnenshein(1975) 想象頻率與時間關系,每隔 90 分鐘出現(xiàn)一次高潮想象的作用: 計劃功能;提醒功能;保持警惕 3. 實驗研究 ( 1) 任務要求(高,低) 信號檢測任務 ——自變量 與任務無關的思維作為想象的證據(jù) ——因變量 →結論:任務要求越高,無關思維越少。 Eg:假定有十個學生,要求被試以某一指標,對他們以后學習成績的情況作預測。比如:母語學習。 2.直接啟動與間接啟動 直接啟動:測驗前看幾個單詞,測驗時看到見過的單詞 ——既 “直接啟動 ”,就導致反應時減短。 關于記憶得實驗及計算機程序 一.材料呈現(xiàn) 1. 全部呈現(xiàn)法 以所花時間,遍數(shù)為指標 2. 提示法 3. 對偶聯(lián)合法 預期法。 3. 時間視敏度(光的閃爍) 閃光融合頻率。 一.對數(shù)定律(費希約定律) 韋伯定律 K=△ I/I 二.冪(指數(shù))定律 史蒂文斯: S=bIa 不管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依什么定律。 心理物理法(古典) 一 化法(極限法) 轉折點:兩次不同連續(xù)反應相應刺激的算術平均數(shù)。(培養(yǎng) /不培養(yǎng) 自~) (成績 因~) 7. 說出變量控制上的問題 (i) 一學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一組用 PC 機,一組用 Apple 機 結論:用計算機好。 注: (i) 起點隨機 (ii) 漸增漸減隨機 (p98 書 ) 二.恒定刺激法 ——特點:只用少數(shù)幾個( 5~ 7 個)刺激,并且在實驗過程中,它是不變的 找 50%的點:一個刺激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感覺到和不感覺到的中間地帶,即它能感覺到的次數(shù)僅是其全部長時次數(shù)的百分之幾。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函數(shù)關系,這是肯定的。 CFF(一般, 50Hz 時,不再有閃爍感 ) 影響 CFF 的因素:亮度( L) ,面積( A),(網(wǎng)膜)部位 CFF=klogL+C CFF=klogA+C 以上公式只表示關系,非直線性,公式不確定。 學習測驗法 ——計算機上都可以實現(xiàn) 二.記憶效果檢查 1. 再認法。既 “知覺辨認 ”法 (2) “詞干補筆 ”法。 性 一. 場合依存性 圖(略) 把上述環(huán)境場合稱為 “物理復現(xiàn) ” 把想象的環(huán)境稱為 “想象復現(xiàn) ”(想象學習時的場合,有助于測驗成績提高) 二. 狀態(tài)依存性 情緒狀態(tài)對學習的影響 第八章 思維 amp。 有的概念用處延來解釋。 第九章 情緒 情緒的生理指標 一. 皮膚電 皮膚溫度 二. 血管容積,脈搏率 三. 呼吸 緊張焦慮情況下,口干舌燥 ——交感神經(jīng)興奮 四. 腦電 a——清醒,要靜 B——動腦子 表情量表 情緒的理論 James 阿諾德 認知 圖(略) 人悲傷的時 候效率也高,為什么? 因為背上水平不同于動機水平(激動水平) 第十章 動作機能 練習曲線 高原現(xiàn)象 言語機能 (p368) 思維,言語 言語活動是意識活動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說語言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言語 ——皮亞杰 相互作用論: (i) 言語是思維的工具。 一. 想象 1. 什么是想象? 無向性思維~有向性思維 被動推理~主動推理 2. 測量研究 Singeramp。 可說明驗證假設時是否有定勢 ( 2)。然后,一組被試死記硬背;另一組找規(guī)律(總結框架) ——兩種學習方法。(重要) 一. 啟動效應 1.問題的起源:艾賓浩斯那個年代。 知覺過程:早期潛注意階段:自動的,平行的加工 后期特征整合結果:系列加工。 冗余度: 1-實際信息量 /最大可能信息量 二.信息論在心理學中的應用 1. 反應時與信息量 RT=Alog(n+1) 圖(略) 第五章 感覺 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溫度覺,痛覺 ——膚覺,外部)(平衡覺,運動覺,機體 ——內部) 新生兒:味覺比嗅覺好,聽覺 ——驚跳反應。) 三.比例量表。 四. 方法 五. 結果(不下結論)統(tǒng)計檢驗,有無顯著性差異(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 六. 討論(自由發(fā)揮) 七. 結論 強調結果 八. 參考文獻 九. 附錄(原始數(shù)據(jù),資料) 帶有統(tǒng)計編號意義的用阿拉伯數(shù)字(年月日,時間也是)約數(shù)用中文(不要頓號),個位數(shù)也常用中文,文獻中,古籍 ——中文,現(xiàn)代 ——數(shù)字 萬,億,兆可壓縮 —— eg: 億 3 千 ”X” 第二章 反應時 &1一般問題 一. 人差方程 AB= 二. 反應時 沒有反應的時間(又叫反應潛伏期) 三. 唐德斯,反應時 A,B,C 圖(略) 四. 反應時的測定 amp。 物體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狀 質地, etc 時間為因變量,其他均為控制變量 二. 心理學研究涉及的變量 1. 自變量 ——可操縱(對一個事物),選擇(男女,被試年齡。 一. 問題的選定 從某理論,從生活經(jīng)驗 二. 選定實驗目的 檢驗何種自變量與何種因變量之間的關系 三. 實驗方法(程序) eg:(I)A~B 對照 (兩組) (ii)ANA (一組 ) 方法一 ——N(新方法 )——方法 —— (iii)ANNAAN… 隨機(一組) 四.(被試)選擇對象 五.時間,地點,人員,材料 amp。對差別閾限,以判斷次數(shù)%為縱坐標,畫 “+ ”,及 “- ”曲線 2 條。 標準,縱線高度 (標準正態(tài)分布的概率密度 ) basic 程序 由程序得出的兩個 Z相減,(注正負號)則可得到 d. “單測還是雙測, 1-單, 2-雙 ”; a “上策概率= ”; Q——Q:概率 a=1 than 80 =Q/2 Q.5 than 110 90 u=0 100 goto 190 110 y=log(4*Q*(1Q)) 120 z1=*Y+…….. 150 if Q.5 than 170 160 U=U 170 if U=1 than 190 180 Q=2*Q 190 ?”U(“。) 3.聲強的差別閾限:(△ E/E) 4.聽覺的疲勞與適應 (i)TTS(暫時閾移 ) 疲勞:閾限上升 (ii)聽適應 三.音高 1. 音高量表。 3.批評: 若用 “鯊魚會動( move,not swim) ” “魚。 實驗 2 Graf(1984) 組別 /任務 自由回憶 線索回憶 詞干補筆 控制組 健忘病人 2.正常人的實驗型分離現(xiàn)象 圖(略) 三. 理論 長時記憶等于情節(jié)記憶+語義記憶+啟動效應知覺表征:(主要用知覺符號)。用符合表征來加工,由外部事件引起,作用在于產(chǎn)生和控制外顯行為?;虿皇牵? eg:主動型實驗中的記錄表。s form. It is appropriately called ungraspable, elusive Moving toward it there is no seeing a head Following it there is no seeing a tail. Holding the tao of the ancients Warding off presence of the now happens The ability to know the ancient beginnings Is appropriately called a bond to tao. 15 Those ancients who valued action in the tao Were insightful, versatile, farreaching, coherent. Perating, one cannot understand In the end it is only that one cannot understand So there is more than appears to their actions. So resigned, like fording a river in winter Just so, like respecting all four neighbors So reserved, like making an appearance So melting, like ice halfway released So genuine, like their true nature So spacious, like a valley So well mixed, like muddy water. Who is able to gently calm muddy water, clearing it? Who is able to endure gently stirring tranquillity so it gives birth? Those who maintain this tao have no desire for fullness In the end only lack fullness So be able to be shabby yet perfect the new. 16 Taking emptiness to the limit 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