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B A C D E F A B C D E F B` ED ′D CBA(第 1 題) B′ F E G D C B A _ B _ D _ E _ A _ C 中考網(wǎng) 中考網(wǎng) 5.( 20xx 聊城市 8 分)如圖,將一張矩形紙片 ABCD 折疊,使 AB 落在 AD 邊上,然后打開,折痕為 AE ,頂點 B 的落點為 F .你認為四邊形 ABEF 是什么特殊四邊形?請說出你的理由. 四、針對性訓練: 1.( 20xx 梅州市 3 分) 如圖 1,把矩形 ABCD 沿 EF 對折,若 1 50?? ,則 AEF? 等于( ) A. 115 B. 130 C. 120 D. 65 2. ( 20xx 臨汾市 2 分) 如圖,將矩形紙片 ABCD 沿 AE 向上折疊,使點B 落在 DC 邊上的 F 點處.若 AFD△ 的周長為 9, ECF△ 的周長為 3,則矩形 ABCD 的周長為 ________. 3. ( 20xx 雞西市 3 分) 如圖, △ ABC 中, ∠ B=900, AB=6, BC=8,將 △ ABC沿 DE 折疊,使點 C 落在 AB 邊上 的 C′ 處,并且 C′ D∥BC ,則 CD 的長是 ( ) (A)409 (B)509 (C)154 (D)254 4. ( 20xx 山西 3 分) 如圖,矩形紙片 ABCD, AB= 2,∠ ADB= 30176。 三、典型例題剖析: 1.如圖,在 △ ABC 中, ∠ C=90176。 ( 2)性質: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 60 度。 中考網(wǎng) 中考網(wǎng) 變形 1: 矩形 ABCD 中, PM⊥ BD, PN⊥ AC,若 AB=3, BC=4,則 PM+PN= 變形 2: 正方形 ABCD 中, AB=2, BC=BE, PM⊥ BD, PN⊥ BC,則 PM+PN= 3. △ ABC 中, BD 平分 ∠ ABC, DE∥ BC,則△ BDE 是 三角形。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 2 倍少 10176。 2.( 20xx 天津市 3 分) 如圖,△ DAC 和△ EBC 均是等邊三角形, AE、 BD 分別與 CD、 CE 交于點 M、 N,有如下結論: 圖 7 Q C P A B A B C D E 圖 9 中考網(wǎng) 中考網(wǎng) ① △ ACE≌△ DCB; ② CM= CN;③ AC= DN。B39。BM 或 39。 ( 20xx 旅順口區(qū) 3 分)如圖,將一塊正方形紙片沿對角線折疊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個角上各挖去一個圓洞,最后將正方形紙片展開,得到的圖案是 ( ) 9. ( 20xx 漢川市 3 分)如圖,將矩形 ABCD 沿對角線 BD 折疊,使 C 落在 F 處, BF 交 AD 于E,則下列結論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BE∽ △ CBD B、∠ EBD=∠ EDB C、 AD=BF D、 sin∠ ABE=DEAE 10.( 20xx6 欽州市 3 分)如圖,有一腰長為 5,底邊長為 4 的等腰三角形紙片,現(xiàn)沿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將紙片剪開,得到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用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紙片拼成的平面圖形中,是四邊形的共有( ) A. 2 個 B. 3 個 C. 4 個 D. 5 個 11.( 20xx 濰坊市 3 分)如圖,等腰梯形 ABCD 中, AB DC∥ ,AC BC? , 點 E 是 AB 的中點, EC AD∥ ,則 ABC∠ 等于A E B D C A? E? 剪開 第 10 題 E A B C D 中考網(wǎng) 中考網(wǎng) ( ) A. 75? B. 70? C. 60? D. 30? 12.( 20xx南充市 8分)已知:如圖, OA平分 , 1 ? ? ? ? 求證:△ ABC 是等腰三角形. 13. ( 20xx 湖州市 8 分)如圖,在梯形 ABCD 中, AD∥ BC, AB=DC,∠ B=60186。 60176。請你進一步探究,一個非特殊的四邊形 (指除平行四邊形、梯形外 的四邊形 )滿足何條件是,一定能折成組合矩形? (第 28 題圖 ) A A A B C B B D C E E D C F 圖① 圖② 圖③ 圖④ ? ? a h N A B C M D 圖 6 中考網(wǎng) 中考網(wǎng) 22. ( 課改區(qū). . . ) ( 20xx 臨汾市 12 分) 如圖,在等腰梯形 ABCD 中, AB DC∥ , 45A?∠ , 10cmAB? , 4cmCD? .等腰直角三角形 PMN 的斜邊 10cmMN? , A 點與 N 點重合, MN 和 AB 在一條直線上,設等腰梯形ABCD 不動,等腰直角三角形 PMN 沿 AB 所在直線以 1cm/s 的速度向右移動,直到點 N 與點 B重合為止. ( 1)等腰直角三角形 PMN 在整個移動過程中與等腰梯形 ABCD 重疊部分的形狀 由 形變化為 形; ( 2)設當?shù)妊苯侨切?PMN 移動 (s)x 時,等腰直角三角形 PMN 與等腰梯形 ABCD 重疊部分的面積為 2(cm)y ,求 y 與 x 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 3)當 4(s)x? 時,求等腰直角三角形 PMN 與等腰梯形 ABCD 重疊部分的面積. A ( N) M P D C B A N M P D C B 中考網(wǎng) 中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