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Leading (1990) ? Let’ s Talk Quality (1989) ? The Eternally Successful Organization and Leading (1988) ? Running Things : The Art of making Things Happen (1988) ? Quality without Tears: The Art of Hassle Free Management (1984) ? Quality is Free (1979) ? The Art of Getting Your Own Sweet Way (1972) 五 . Philip Crosby (1926 ~ 20xx) 49 六、 Kaoru Ishikawa (19151989) Ishikawa最大的成就是發(fā)展與倡導品質的七工具 , 以促進品質的管制與改善 。 1980年美國 NBC播出 〞 If Japan Can, Why Can’t we?〞的影片之後 , Deming才廣為世人所 認識與 推崇 。 Improvement Excellence is challenging the status quo and effecting change by using learning to creat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Excellence is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valueadding partnership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cellence is exceeding the minimum regulatory framework in which the anisation operates and to strive to understand and respond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ir stakeholders in society 24 戴明獎 Deming Prize 25 (1) How was the Deming Prize Established? The late Dr. W. E. Deming (1900 1993), one of the foremost experts of quality control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vited to Japan by the Union of Japanes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JUSE) in July 1950. (2) The Deming Prize 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Management in Japan The Deming Prize, especially the Deming Application Prize which is given to panies, has exerted an immeasurable influenc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management in Japan. Applicant panies and divisions of panies sought after new approaches to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met the needs of their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d for the Deming Prize. Those anizations developed effective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established the 26 Deming Prize The Deming Application Prize Given to panies or divisions of panies that have achieved distinctiv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QM in a designated year. The Deming Prize for Individuals Given to individuals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QM or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for TQM, or individuals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TQM. The Quality Control Award for Operations Business Units Given to operations business units of a pany that have achieved distinctiv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management in the pursuit of TQM in a designated year. 27 1990 Suntory Ltd., Yamanashi Winery 1992 Nissan Motor Company Ltd., Oppama Plant Toppan Printing Company Ltd., Electronics Division, Kumamoto Plant 1995 Nissan Motor Co., Ltd., Murayama Plant 1996 Nissan Motor Co., Ltd. Tochigi Plant 20xx HiTech Carbon GMPD (India) 20xx Birla Cellousic, KharachA Unit of Grasim Industries Ltd. (India) 28 主 題 ( 項 目 ) B a l d r i d g e P r i z e D e m i n g P r i z e主 要 焦 點 卓 越 的 績 效 與 競 爭 力 的 改 善 統(tǒng) 計 品 質 管 制評 分 標 準 領 導 策 略 規(guī) 劃以 顧 客 及 市 場 為 中 心資 訊 與 分 析人 力 資 源 運 用 與 管 理製 程 管 制業(yè) 務 成 果政 策 與 目 標組 織 及 運 作教 育 與 擴 展資 料 收 集 及 報 告分 析標 準 化控 制品 質 保 證效 果未 來 計 劃得 獎 企 業(yè) 每 類 最 多 兩 名 符 合 標 準 的 所 有 公 司適 用 範 圍 美 國 企 業(yè) 全 球 企 業(yè)第 一 次 頒 獎 1 9 8 7 1 9 5 1贊 助 者 國 家 標 準 局 日 本 科 學 與 工 程 師 協(xié) 會29 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 30 評 審 項 目 比重 (一 )領導與經營理念 160% (二 )策略管理 90% (三 )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 90% (四 )顧客與市場發(fā)展 (服務 )與市場策略 100% (五 )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 130% (六 )資訊策略、應用與管理 90% (七 )流程 (過程 )管理 (過程 )管理 90% (八 )經營績效 (品質榮譽 ) 250 31 ? 歷屆企業(yè)獎得獎名單 屆別 企業(yè)獎得主 第一屆 德州儀器 第二屆 中國鋼鐵 第三屆 臺灣國際標準電子 第四屆 中華汽車 泰山企業(yè) 第五屆 臺中精機廠 美臺電訊 聯(lián)華電子 臺灣國際商業(yè)機器 英業(yè)達 智邦電子 第六屆 東元電機 臺灣松下 光陽工業(yè) 臺灣通用器材 第七屆 第八屆 臺灣山葉機車工業(yè) 臺灣麗偉電腦機械 第九屆 金寶電子 裕隆汽車製造 第十屆 從缺 第十一屆 正新橡膠工業(yè) 中華映管 玉山銀行 全興工業(yè) 第十二屆 泛亞電信 中國電器 國泰人壽 第十三屆 安泰人壽 聯(lián)發(fā)科 第十四屆 32 6 sigma 33 ? 你的顧客感到很快樂、 ? 你不用到處救火、 ? 你不是被動地被迫做事 。 13 美國國家品質獎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 1987年 8月 20日美國總統(tǒng)雷根簽署公共法律Public Law 100107, 即馬康包立治國家品質改進法案 。 美國主計處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研究, 曾於 19881989年獲得 MBNQA獎 (Malcolm Baldrin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的前 20家公司 ,發(fā)現其四項指數 員 工指數、作業(yè)指數、顧客滿意指數、 公司經營指數 均明顯的改進,如市場佔有率、 平均員工銷售額、資產報酬率、銷售獲利率均提昇。 Involvement Excellence is maximi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mployees through their development and involvement. Continuous Learning, Innovation amp。 41 三、 (1900~1993) Deming被譽為第三波工業(yè)革命之父; 他將組織視為一個系統(tǒng) , 並倡導應用科學方法以使此一系統(tǒng)最佳化; 他鼓勵管理人員專注於變異並了解特殊原因與共同原因之間的差異; Deming相信管理人員若缺乏對變異的了解 , 又將變異的二種型態(tài)搞混 , 將使得事情變得更遭; 在 1980年代 , Deming就估計管理人員應對潛在的改善負 94%的責任; 42 Deming 一生中的著作頗多,茲將他較重要的著作列舉如下〆 (1) Theory and Sampling( 1950) (2) Statistical Adjustment of Data( 1943~1964) (3) Sampling Design in Business Research( 1960) (4)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1982) (5) Out of the Crisis( 1986) (6) The New Economies( 1994) 43 三、 W. Edwards Deming( 1900~1993) Deming於 1950年接受日本 JUSE的邀請 , 到日本教導日本人 統(tǒng)計品管 , 是促成日本產品品質提昇的關鍵 。 Crosby於 1979年在美國 Florida 創(chuàng)立 Philip Crosby Associates(PCA)以及品質學院 。 Shingo 相信進步是來自於細心的思考 、 對目標的追求 、 對解答的規(guī)劃與建制 。 Taguchi的方法主要著眼於在製造之前即將產品與過程最適化 , 而不是透過檢驗來達到品質改善 。 將 Management for Everyone 的觀念推擴 , 以使公司的人員能得到更大的工作滿足感以及更大的小組生產力 。內部整備作業(yè) (機器要停止才能進行 ) 。 利用對源頭檢查及防呆系統(tǒng)來達到零缺點的目 標。 (、小的分級包裝。 93 顏色心理法 運用不同的顏色,對視覺及心理產生 影響,以提高管理者的注意力,或改 善工作的環(huán)境。 ?1947年 2月 23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ISO 9000認證列為下訂單之基本要求 ?企業(yè): 。 ? 企業(yè)取得認證,相當於說明其已經使用了適當的品質標準在其生產流程上,並且也小心地選擇了供應商其所供應的物料。 建置和申請管理系統(tǒng)的驗證可幫助企業(yè)達到持續(xù)改善的目的。當今商業(yè)競爭日趨激烈,來自不同渠道的資訊,威脅到資訊的一致性。它需要全面的綜合管理。 5. 實體和環(huán)境安全 防止對商業(yè)場所及資訊未經授權的訪問、損壞及干擾。 ?QS9000由克萊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共同開發(fā),最早發(fā)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