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速率增大的程度大;降溫時,吸熱反應速率減小的程度大。 ? (5)惰性氣體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 我們把化學反應體系中與各反應成分均不起反應的氣體統(tǒng)稱為 “ 惰性氣體 ” 。 (3) 對于氣體分子數(shù)無變化的反應,如 H2(g) +I2(g) 2HI(g) 在,壓強的變化對其平衡無影響。 L- 1,此時相當于壓強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 NH3的方向移動。若反應方向改變,則平衡常數(shù)改變;若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計量數(shù)等倍擴大或縮小,盡管是同一反應,平衡常數(shù)也會改變。 ????? Qc K ,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Qc= K ,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Qc K ,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 ③ 利用 K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 若升高溫度, 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 方法歸納 拓展思維 活學活用 ? 1. 化學平衡圖象的分析方法 ? (1)解題步驟 ? ①看圖像:一看面 (即縱坐標與橫坐標的意義 );二看線 (即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 );三看點 (即起點、折點、交點、終點 );四看輔助線 (如等溫線、等壓線、平衡線等 );五看量的變化 (如濃度變化、溫度變化等 )。 ? 甲:① T1T2,②正反應放熱。實際上三種等效是有差別的,第(1) 種情況是絕對等效 ( 包括濃度、密度、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等都相等 ) ,而在第 (2) 、 (3) 種情況下,物質的量等存在倍數(shù)關系。cn? B ?。廣東佛山模擬 )2SO2(g)+O2(g),2SO3(g) ΔH0是制備硫酸的重要反應。 ? 答案: C [ 例 3] 將固體 NH4I 置于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 NH4I(s) NH3( g) + HI(g) ② 2HI(g) H2( g) + I2( g) 達到平衡時, c (H2) = 0. 5 m ol 解析: 設起始時通入 P Cl5( g) 的物質的量為 1 m ol ,達到平衡時消耗 P Cl5( g) 的物質的量為 x m ol ,則 P Cl5( g) P Cl3( g) + Cl2( g) 起始物質的量 ( m ol) 1 0 0 轉化物質的量 ( m ol) x x x 平衡物質的量 ( m ol) 1 - x x x 平衡時總物質的量為 (1 - x ) m ol + x m ol + x m ol = (1 +x ) m ol 。 m ol- 1? 1 + x ? m ol= 2 g L- 1,則此溫度下反應 ① 的平衡常數(shù)為 ( ) A . 9 B . 16 C . 20 D . 25 ? 解析: 首先以兩個平衡中的 HI為橋梁分析并計算出各平衡體系物質的濃度,然后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進行計算,注意運用元素守恒的方法。 ? 答案: D D .在 t 1 、 t 2 時刻, SO 3 ( g) 的濃度分別是 c 1 、 c 2 ,則時間間隔 t 1 ~ t 2 內, SO 3 ( g) 生成的平均速率為 v =c 2 - c 1t 2 - t 1 ? [例 2]已知: 4NH3(g)+ 5O2(g)===4NO(g)+6H2O(g); ΔH=- 1 025 kJ/mol,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 但非水溶液中的反應,若有水參與反應或生成,則此時水的濃度可視為常數(shù),應寫進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中。例如:可逆反應 m A( g) + n B(g) p C( g)+ q D( g) ,假定反應物 A 、 B 的起始加入量分別為 a m ol 、 b m ol ,達到平衡時,設 A 物質轉化的物質的量為 mx m ol 。 2 . 等效平衡規(guī)律 ( 1 ) 對于恒溫、恒容條件下的體積可變反應 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學計量關系轉化為方程式同一半邊的物質,其 物質的量. . . .與對應組分的 起始加入量. . . . .相同,則建立的化學平衡狀態(tài)是等效的。 ? ③作判斷:根據(jù)圖像中所表現(xiàn)的關系與所學規(guī)律相對比,作出符合題目要求的判斷。它能夠表示出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一個反應的 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越大,反應物的濃度越小,反應物的轉化率越高。如 2 NO2( g) N2O4( g) ,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應物 NO2,使 c ( NO2) 增大,平衡正向移動; 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則使 c (N2O4) 增大,平衡逆向移動,但由于兩種情況下,容器內的壓強都增大,故對最終平衡狀態(tài)的影響是一致的,如兩種情況下,重新達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時要小。 (4) 同等程度地改變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應視為壓強對平衡的影響,如某平衡體系中, c (N2) = 0 .1 m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