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
2025-01-14 05:41
【摘要】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1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家風是什么,認識到良好的家風對于我們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2、針對自己的家風,講講家風的故事。 ...
2025-04-05 12:30
【摘要】朱子《童蒙須知》譯注朱子《童蒙須知》(有序) 夫童蒙①之學,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②,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今逐目條列,名曰《童蒙須知》。若其修身③、治心④、事親、接物、與夫窮理盡性⑤之要,自有圣賢典訓⑥,昭然⑦可考。當次第曉達⑧,茲不復詳著云?!咀⑨尅俊 、偻桑河字捎廾??!兑住っ伞罚骸胺宋仪笸?,童蒙求我?!敝祆浔玖x:“童蒙
2025-04-07 23:14
【摘要】張家維(MICHAELCHANG與您分享《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吨熳蛹矣枴穬H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nèi)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
2025-01-15 09:25
【摘要】第一篇:朱子讀書法 中國古代教育,素重讀書,已成傳統(tǒng)。歷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就有“鉤玄提要”的妙法。然最為有名、較為完整、全面而對后世影響最大的,要算南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朱...
2024-11-04 07:58
【摘要】(本模板為Word格式,可根據(jù)您的需要調(diào)整內(nèi)容及格式,歡迎下載。)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家訓家教征文 “家訓家風伴我成長”家訓家教征文1 “愛說謊的小孩子會長鼻子”可能大部分的孩子小...
2025-04-15 00:25
【摘要】第一篇:家訓、家風 以“家風、家規(guī)”教育孩子之我見 一年級(3)涂宇軒家長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
2024-10-05 15:02
【摘要】第一篇:家訓家風 三年級家訓五條 1、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2、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
2024-10-05 20:55
【摘要】第一篇:家訓家規(guī) 家規(guī)家訓內(nèi)容: 1、手持正義,肩挑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 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勤學苦練,努力登攀。 4、舉止穩(wěn)重,言語...
2024-10-17 16:03
【摘要】第一篇:《曾國藩家訓 行軍——以《不曽國擾藩民家訓為·八本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治家以不晏起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做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讀古書以訓詁為本; 第二...
2024-10-25 04:02
【摘要】第一篇: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 “哇,哇,哇??”咦,這是哪里來的哭聲?我走出房間一看,原來是爸爸在打弟弟。只見爸爸眼里含著淚花,既心疼又無奈。 一旁的媽媽背過臉去,似乎不忍看這殘忍的畫面。奶奶用那...
2024-10-06 00:30
【摘要】第一篇:曾國藩家訓 誨弟篇 一讀書作文類 業(yè)精之法在于專,讀書宜專一耐久,學詩宜先學一體,讀書應有恒心,學詩不可讀選本,讀書貴在有常,教子侄讀書不要蠻讀蠻記蠻溫,教子侄讀書首應教之以自省自立,讀...
2024-10-17 17:36
【摘要】第一篇: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家訓》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
2024-10-25 10:21
【摘要】第一篇:家規(guī)(家訓) 家訓及家規(guī) 第一章 總則 為確保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祖國培養(yǎng)新一代的四有新人,即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禮儀 第一...
2024-10-17 15:41
【摘要】第一篇:家規(guī)家訓 【篇一:家規(guī)】人們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鄙钪刑幪幱幸?guī)矩。我家的家規(guī)是名目繁多。 我爸爸是個極其愛干凈的人,所以我們家的衛(wèi)生要求很嚴格。爸爸一直對我很溫柔,但是有一次,...
2024-10-17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