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2) 過點(diǎn) O 作 OF ⊥ AC 于點(diǎn) F , 延長 FO 交 BE 于點(diǎn) G , 若 DE= 3 , EG = 2 , 求 AB 的長. 解: 如圖 , 過點(diǎn) B 作 BM ⊥ AC 于點(diǎn)M . ∵ OF ⊥ AC , ∴ AF = CF .∵△ E B C 是等邊三角形 , ∴∠ G E F = 60 176。 , ∴∠ DOA = ∠ B = 70 176。 B . 8 8 176。 , 點(diǎn) B 為劣弧 A N︵的中點(diǎn) ,∴∠ BO N = 30 176。 則該直尺的寬度為 5 33 c m . 6 . 如圖 , 點(diǎn) A , B , C , D 在 ⊙ O 上 , 點(diǎn) O 在 ∠ D 的內(nèi)部 , 四邊形 OA B C 為平行四邊形 , 則 ∠ OA D + ∠ OC D = 60 176。 - α 2 . 如圖 , AB 為 ⊙ O 的直徑 , CD 是 ⊙ O 的弦 , 若 ∠ A DC = 35 176。 則弦BC 的弦心距等于 ( ) A .412 B .342 C . 4 D . 3 【解析】 如圖 , 作 AH ⊥ BC 于點(diǎn) H , 作直徑 CF , 連結(jié)BF .∵∠ BAC + ∠ E A D = 180 176。 B . 1 20 176。 D . 60 176。 D . 53 176。 D 是 BC 邊上一點(diǎn) , 以 DB 為直徑的 ⊙ O 經(jīng)過 AB 的中點(diǎn) E , 交 AD 的延長線于點(diǎn) F , 連結(jié) EF . ( 1) 求證: ∠ 1 = ∠ F ; ( 2) 若 s i n B =55, EF = 2 5 , 求 CD 的長. 【思路點(diǎn)撥】 ( 1) 連結(jié) DE , 由圓周角定理的推論可得 ∠ D E B= 90 176。 D . 78 176。 ∠ DC E = ∠ A . 考點(diǎn)六 圓的性質(zhì)的應(yīng)用 1 . 用圓的性質(zhì)進(jìn)行計(jì)算或證明 , 常需作出圓心到弦的垂線段( 即弦心距 ) , 則垂足為弦的中點(diǎn) , 再利用解由半徑、弦心距和弦的一半組成的直角三角形來達(dá)到求解的目的 . 2 . 借助在同圓或等圓中 , 同弧或等弧所對(duì)的圓周角和圓心角相等進(jìn)行角的等量代換;也可以在同圓或等圓中 , 由相等的圓周角所對(duì)的弧 ( 或弦 ) 相等 , 進(jìn)行弧 ( 或弦 ) 的等量代換. 典型考題展示 考點(diǎn)一 圓的性質(zhì)及垂徑定理 如圖 , 在 ⊙ O 中 , CD 是直徑 , 弦AB ⊥ CD , 垂足為 E , 連結(jié) B C . 若 AB = 2 2 cm , ∠ B C D = 22 176。 , ∴∠ B O A = 90 176。 .∵∠ BCA = ∠ E D C + ∠ CED , ∴ β = 90 176。 , γ =- α + 1 80 176。 130 176。 , 半徑為 2 0 m , ∴ AB︵=120 π 20180=40 π3, ∠ A = 30 176。衢州 ) 如圖 , AC 是 ⊙ O 的直徑 , 弦 BD ⊥ AO 于點(diǎn) E ,連結(jié) BC , 過點(diǎn) O 作 OF ⊥ BC 于點(diǎn) F . 若 BD = 8 cm , AE = 2 cm ,則 OF 的長度為 ( ) A . 3 cm B . 6 cm C . 2 . 5 cm D . 5 cm 【解析】 如圖 , 連結(jié) OB , 設(shè) BO = x cm , ∵ AC 是 ⊙ O 的直徑 , 弦 BD ⊥ AO 于點(diǎn) E , BD = 8 cm , ∴ BE = 4 cm , △ BEO 是直角三角形 . ∵ AE= 2 cm , ∴ OE = ( x - 2) cm , ∴ 在 Rt △ B E O 中 , ( x - 2)2+ 42= x2, 解得 x = 5. ∴ OE = 3 cm .在 Rt △ B C E 中 , BE = 4 cm , CE = OE + OC = 8( cm ) , ∴ BC = BE2+ EC2= 4 5 ( cm ) . ∵ OF ⊥ BC , ∴ CF =12BC = 2 5 ( c m ) . 在 Rt △ CFO 中 , OC = 5 cm ,CF = 2 5 cm , ∴ OF = OC2- CF2= 5 ( cm ) . 故選 D . 答案: D 5 . ( 2 017衢州 ) 如圖 , 點(diǎn) A , B , C 在 ⊙ O 上 , 若 ∠ ACB = 35 176。 2 . ( 2 0 1 7 . 7 . ( 201 8 50 176。 130 176。 - ( 1 80 176。 CD = 3 , △ A B E 的面積為 △ A B C 面積的 4 倍 ,求 ⊙ O 半徑的長. 解: 當(dāng) γ = 1 35 176。 , ∠ A OB= 90 176。 則 ∠ AEO 的度數(shù)是 ( A ) A . 51 176。 D . 62176。 則 ∠ A D C 的度數(shù)是( B ) A . 44 176。 則 ∠ B O C的度數(shù) 是 ( A ) A . 40 176。 D . 26 176。 , ∴∠ O P E = 30 176。 . 7 . 如圖 , 在以點(diǎn) O 為圓心的兩個(gè)同心圓中 , 大圓的弦 AB 交小圓于點(diǎn) C , D . ( 1) 求證: AC = BD ; 證明: 如圖 , 過點(diǎn) O 作 OE ⊥ AB 于點(diǎn) E , 則 CE = DE , AE = BE . ∴ AE - CE = BE - DE , 即 AC = B D . ( 2) 若大圓的半徑 R = 10 , 小圓 的半徑 r = 8 , 且圓心 O 到直線AB 的距離為 6 , 求 AC 的長. 解: 由 ( 1 ) 可知 , OE ⊥ AB 且 OE ⊥ C D . 如圖 , 連結(jié) OA , O C . ∵ OE = 6 , ∴ CE = OC2- OE2= 82- 62= 2 7 , AE = OA2- OE2= 102- 62= 8. ∴ AC = AE - CE = 8 - 2 7 . 能力評(píng)估檢測(cè) 1 . 如圖 , △ ABC 內(nèi)接于 ⊙ O , 若 ∠ A = α , 則 ∠ OB C 等于 ( D ) A . 180 176。 3 . 如圖 , 在 ⊙ O 中 , 半徑 OC ⊥ 弦 AB 于點(diǎn) D , 點(diǎn) E 在 ⊙ O上 , 若 ∠ E = 2 2 . 5 176。 , ∴∠ D = 30 176。金華五中模擬 ) 如圖 , AB 是 ⊙ O 的直徑 , 且經(jīng)過弦CD 的中點(diǎn) H , 已知 s in ∠ C DB =35, BD = 5 , 則 AH 的長為 ( ) A .253 B .163 C .256 D .83 【解析】 如圖 , 連結(jié) O D . ∵ AB 是 ⊙ O 的直徑 , 且經(jīng)過弦 CD的中點(diǎn) H , ∴ AB ⊥ CD , ∴∠ OHD = ∠ B H D =90 176。 .故選 B . 答案: B 14 . 如圖 , Rt △ ABC 內(nèi)接于 ⊙ O , BC 為直徑 , AB = 4 , AC= 3 , D 是 AB︵的中點(diǎn) , CD 與 AB 的交點(diǎn)為 E , 則CEDE等于 ( ) A . 1 B . 3 . 5 C . 3 D . 2 . 8 【解析】 如圖 , 連結(jié) DO , 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