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4課時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第4課時┃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基礎梳理綜合拓展基礎梳理考點1遼、夏與北宋的和戰(zhàn)考點聚焦1.建立(1)遼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后改名遼,都城在上京。(2)北宋建立: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東京
2025-01-18 00:23
【摘要】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唐)白居易《憶江南》(七上第19課《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不同時代的江南地區(qū),經濟水平有什么不同?材料一:(西漢時)楚地之越,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斤之家。
2024-12-07 15:33
【摘要】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朝時)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衣覆天下。(宋朝時)朝廷……實仰東南之財賦,…….語曰“蘇湖熟,天下足?!遍喿x材料:這兩則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看看答案吧?說明到了南朝,南方經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逐漸趕上北方。?到了宋代
2024-12-07 21:05
【摘要】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不斷,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南方則由于戰(zhàn)爭較少,經濟得到巨大的發(fā)展,到宋朝時期,南方經濟又有怎樣的變化呢?五代開始南方的農業(yè)生產超過了北方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人口南遷經濟蕭條經濟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水稻的推廣
2024-11-18 18:22
【摘要】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姓名:班級:成績: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學會歸納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問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是A.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B.民族
2024-11-15 20:37
【摘要】歷史教學公開課?南方地廣人稀,人們以稻米、魚為主食,還采取果實和貝類為食……刀耕火種,沒有積蓄,大多很貧困。?——《史記》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朝時)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z錦布帛之饒,衣覆天下。?
2024-12-08 00:59
【摘要】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二單元檢測卷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
2024-11-14 23:37
【摘要】第六學習主題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四課唐朝的民族關系招來的。文成公主從內地地的以外,還有建的工匠,除當選定的,參加修基址是文成公主。據說大昭寺的建于7世紀中
2024-11-30 07:28
【摘要】一、天可汗二、唐蕃和親與會盟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1.唐朝的疆域一、天可汗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唐朝的疆域空前廣大,閱讀地圖找出唐朝疆域四至。唐朝前期的疆域和邊疆各族分布圖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東南西東北大
2024-11-27 23:27
【摘要】第六學習主題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大昭寺在今天拉薩舊城中心,始建于7世紀中期。據說大昭寺的基址是文成公主選定的,參加修建的工匠,除當地的以外,還有文成公主從內地招來的。步輦圖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倒淌河青藏高原上有一條倒淌河,這條河與其他的河不同,
【摘要】?唐與吐蕃的關系?唐與南詔的關系?唐與回紇的關系?課堂小結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第六學習主題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首頁導入唐與吐蕃的關系唐與南詔的關系唐與回紇的關系學習與探究點擊新目標?1、記住唐朝周邊主要少數民族的名稱、著名首領的名字
【摘要】經濟重心的南移,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生活。課標要求:政權并立北宋與遼西夏并立南宋與金對峙元朝實現統(tǒng)一宋元時期重心南移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社會風貌氣象萬千民經族濟關重系心發(fā)南
2025-08-01 13:43
【摘要】經濟重心的南移材料一“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nòu,鋤草)。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yè)。—《史記》材料二
2024-11-09 05:25
【摘要】第2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高芬華,,,閱讀課本,梳理知識脈絡,,,一、宋代經濟成就,(1)水稻種植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2)桑蠶業(yè)重心轉移到南方,(1)絲織業(yè):官辦作坊與獨立的“機戶”(2)棉花種植擴張至...
2024-11-20 04:21
【摘要】凹凸曼組第十二課元朝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孛兒只斤氏,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族,元代追上廟號太祖。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之戰(zhàn),在中國戰(zhàn)爭史占有重要地位,戰(zhàn)爭中充分顯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他在戰(zhàn)略上藐視一切敵人,注重分清敵友,近交遠攻,力避樹敵過多;并重視掌握敵情,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
2024-11-18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