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島版五年制)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怎樣認識物體2(青島版五年制)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怎樣認識物體一、教材分析:本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身邊常見的物體入手,讓學生通過感官對物體進行觀察,使其意識到觀察事物離不開感官,用感官觀察、認識物體是進行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學情分析:二、學情分析:
2024-11-28 02:23
【摘要】《秋季星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提出對秋季星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書面觀察計劃;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和“我的星座”的形態(tài)特征。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并獲得研究星座的樂趣。3、知道北斗七星、仙后座組成的形狀,認識秋季里北斗七星、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變化特點;了解秋季的其他星
2024-11-19 23:38
【摘要】8、誰能傳播聲音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向四面八方的,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都可以傳播。2、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進行科學的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興致。教學準備:1、大鼓、4個背后吊著一個小泡沫球的紙屏。2、水槽、水、鬧鐘、塑料袋、扎線、
【摘要】第十三課冬季星空教學目標1、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學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觀察。2、培養(yǎng)學生會觀察、樂探索、原交流的意識,體驗學習活動中的樂趣。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長期科學觀察的習慣。重點難點重點:觀察獵戶座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的變化;觀察獵戶座在不同日期發(fā)生的變化。難點:長期觀察星空中的北斗星、獵戶座并做好紀錄。教學準備
2024-11-19 23:39
【摘要】12秋季星空教學目標:1.能提出對秋季星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書面觀察計劃;在制訂觀察計劃的過程中樂于感知、交流與討論,可以產生新想法,樂于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和“我的星座”的形態(tài)特征。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并獲得研究星座的樂趣。
2024-12-05 07:22
【摘要】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64頁第六單元《認識物體》中的《物體分類》一課。(二)教材分析本課是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是學生學習幾何圖形的開始。傳統的教學是讓學生先認識平面圖形,再認識立體圖形。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接觸物體更早、更多,他們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感性經驗
2024-12-05 02:04
【摘要】地球內部有什么教學目標:1、能夠通過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2、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內部有炙熱的巖漿。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來研究科學問題。體會科學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義。體驗探究的球的樂趣。教學準備:橡皮泥.熟雞蛋.教
2024-11-19 20:44
【摘要】《認識太陽》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四年級下冊《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單元的《認識太陽》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與策略”、“教后反思”這六方面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1、單元分析:《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是四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屬于綜合探究單元。這個單元的二級目標是
【摘要】(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二單元動物蝸牛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二單元動物 第二課蝸牛(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024-12-02 22:00
【摘要】第二單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單元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能夠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2、能對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進行比較。3、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有關的觀察、調查結果。4、能夠運用書面、口頭報告的形式,交流調查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果。知識與技能1、知道生物體有基本的需求,如食物、陽光、空氣、水、空間等。2
2024-12-05 03:16
【摘要】20、它們會生熱嗎編委:高輝劉娟使用人:時間:教材簡析:通過本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冬天穿上棉衣就會暖和的原因。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保溫和散熱材料的性質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溫、散熱的原因。2.技能目標:能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大膽的猜想,會用實驗的方法來驗證棉被、棉衣是否生熱,并用科學的觀點加以解釋。
2024-12-05 07:18
【摘要】第四課水往高處“走”【教學目標】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探究毛細現象及其特點,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毛細現象。技能:1、通過討論分析,能解釋生活中的毛細現象。2、能運用毛細現象的原理,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活動。情感:通過小組活動和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分享的意識【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出價值問題1、
【摘要】第18課我的風向儀教學目的要求: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簡易的風向儀。2、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和創(chuàng)造能力。3、使用自己的風向儀觀測風向。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性的制作風向儀。課前準備:細木條兩根,卡紙一張,剪刀,小木塊,釘子一枚教學過程:1、
2024-12-05 07:24
【摘要】《認識常見巖石》教學設計郭道小學賈劍芳【教學理念】:本課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動物、水、土壤、空氣等知識后,指導他們認識巖石的特征,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地球上的物質。以“觀察巖石”活動為切入點,課前鼓勵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觀察。觀察時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觀察器官研究巖石的特征?!坝^察巖石”目的在于讓學生研究不同巖石
2024-11-20 00:49
【摘要】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復習資料1、放大鏡的結構:鏡片、鏡柄、鏡框。2、你放大鏡這樣邊緣薄、中間厚的透明鏡片稱為“凸透鏡”。3、凸透鏡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4、不要用激光燈照射眼睛,也不要用凸透鏡看太陽,否則會灼傷眼睛。5、照相機和眼睛都是利用了凸透鏡成像是原理。6、眼睛的結構:晶狀體、瞳孔、視網膜、視神經。7、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2024-11-19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