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cm=1400MPa=5cm=1300MPa=18cm=1500MPa=?=1400MPa=35MPa=4cm=1400MPaH=1300MPa=35MPah/δ=4/=,E0/E2=35/1300= 查圖得K1= K2=αC/αK1=5/()= 所以 H/δ= H=δ== 由 H==5+ =+ 由上得:h4=,取h4=45cm② 根據基底彎拉應力來推算未知層厚度=4cm=2000MPa=5cm=1900MPa=18cm=1500MPa=?=1400MPa=35MPah=?=1900MPaH=?=1500MPa=35MPa由瀝青面層底部拉應力進行計算,根據彎拉應力等效換算法進行厚度換算:又因為h/δ=,查三層連續(xù)體系上層底面拉應力系數諾莫圖得:,根據,查三層體系表面拉應力系數諾莫圖得:H/δ=。當軸間距離大于3m時,按單獨的一個軸載計算,此時軸數系數為1;當軸間距離小于3m時,雙軸或多軸的軸數系數按下面公式計算:其中為軸數 軸載換算結果見表4所示:表44 軸載換算結果車型()(次/日)解放CA15前軸11350后軸11350黃河JN150前軸11100后軸11100交通SH361前軸1150后軸23150尼桑CK20L前軸11200后軸11200太脫拉130S前軸1130后軸23130東風EQ140前軸1150后軸1150南陽351前軸11500后軸11500則其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上的累計量軸次: 根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以及根據黑龍江地區(qū)路面設計經驗,并考慮公路沿途有砂石、碎石、石灰、粉煤灰、瀝青、水泥等供應以及結構層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和施工機具的功能等因素,路面采用如下結構。式中:— 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層底拉應力為指標時的標準軸載的當量次數; — 被換算車型的各級軸載換算次數(次/日); — 標準軸載(); — 各種被換算車型的軸載(); — 被換算車型的軸數系數; C2— 被換算車型的輪組系數,,; — 被換算車型的軸載級別。排水基層可選用多孔隙的開級配水泥穩(wěn)定碎石、瀝青穩(wěn)定碎石或碎石,其孔隙率約為20%。 :二級公路應采用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粒料類半剛性基層,以增強基層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減少低溫收縮和裂縫。 1. 當代公路建設的發(fā)展,對路面的使用品質各功能提出了高的要求。路線通過地區(qū)為四季變化明顯,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每年7月至8月是雨季,此間是土方施工的最不利季節(jié)。 。在一般土質地段,一級公路基底壓實度(重型)不小于9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總厚時,應將地基表層土進行超挖并分層回填壓實,其處理深度不小于重型汽車荷載作用的工作區(qū)深度(=)。設計:路堤:采用填時路堤穩(wěn)定性較好,邊坡坡度上邊坡取1:,下邊坡1:,上邊坡坡高取8m,中部不設邊坡平臺(),下邊坡高度較小。(7) 在稻田、湖塘等地段,應視具體情況采取排水、清淤、晾曬、換填、加筋、外摻無機結合料等處理措施。(3) 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設計最小填土高度應小于路床處于中濕狀態(tài)的臨界高度。 、棄土設計及環(huán)保取土:設置取土坑。 圖21橫斷面圖式 第三章 路基設計 使車輛行駛平穩(wěn)、順暢、安全、快捷為目的,盡量采用高指標,但決不孤立地、片面地追求高指標。橫斷面組成參見設計資料說明部分。兩相鄰豎曲線坡度代數差較小時,應選用大半徑的豎曲線以滿足豎曲線的最小長度要求。滿足了行車平順、舒適、快捷,縱坡宜采較緩坡度。(3) 、 、所對應的曲線要素如下表: 表22 圓曲線的半徑要素交點ZHHYQZYHHZThEhLhLyPQ 均小于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 :(圓曲線復核) (1) 交點及圓曲線計算:對于未設置緩和曲線的單圓曲線,其曲線幾何要素為: 式中:T-切線長(m) L-曲線長(m) E-外距(m) J-校正值(m) R-曲線半徑(m) -轉角(176。%。山嶺重丘區(qū)二級一般公路的平曲線最小長度為70m。采用圓曲線最小半徑時,應采用大于等于一般最小半徑值。 設計原則和設計指標 平面線型的設計必須于地形,地物,環(huán)境,景觀等相協(xié)調,同時應注意線形的連續(xù)與均衡性,并同縱面線性相互配合。設計的道路為二級道路,本段路的地形比較平坦。側坡的選擇:當分水嶺寬闊,起伏不大時,路線以設在分水嶺頂部為宜。特殊情況下設置反坡,應予以比較論證。埡口兩側展現方案:首先應考慮自然展線,不得已時方可采用回頭展線。埡口選擇:埡口是越嶺線方案的重要控制點,在符合路線基本走向的情況先,應綜合地質,氣候,地形等條件,從可能通過的埡口中,選擇標高較低和兩側利于展線的埡口。線位高低:路線一般以低線位為主,但必須做好洪水位的調查,一保證路基穩(wěn)定和安全。河岸選擇:路線應選擇在地形寬坦,有階地可利用,支溝較少,溝長較短,水文及地質條件良好的一樣。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施工的黃金季節(jié)。 (3)氣候:白山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區(qū)。沿線以旱田為主,在黃泥河流域內有部分水田。b充分考慮將來道路網規(guī)劃,在路線平縱面線型組合設計時,注重道路與自然景觀的協(xié)調,使道路成為自然的一條風景帶。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是施工的黃金季節(jié)。 (2)氣候、水文: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區(qū)。 (1)地形、地質:本段公路地處吉林省東南部自然風景秀麗的長白山西側,屬化夏系第二隆起帶,由起點向東地形起伏逐漸加大,沿線所經地區(qū)溝谷發(fā)育,河谷及臺地多為水田及旱田,山地多為天然次生林及小面積人工林。 根據公路等級,以及該路在公路網中的作用,且依據沿線材料種類、數量、質量按照BZZ—100重型標準軸載,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按《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 50-2004)設計,路面結構層厚度由路面結構圖標明。在縱斷面設計過程中考慮填挖平衡,%,此為限制拉坡的基本因素,此次縱斷面設計了5個變坡點,半徑最大設為4000米,直線縱坡、長度均已達到標準要求。 (3)設計時注重與自然景觀及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著重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a在路線平面和縱斷面施工圖設計時,綜合考慮地形、地物、地質、橋位、水利設施、縣鄉(xiāng)路網、和地方發(fā)展等因素,盡量做到少拆房屋、電桿、少占良田、少砍伐樹木,并盡可能的保持原有水利排灌設施和地方道路網的完整性。路線通過地區(qū)為四季變化明顯,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每年7月至8月是雨季,此間是土方施工的最不利季節(jié)。 (1)地形、地質:經過調查區(qū)域地質資料,路線地區(qū)第四系地址,根據野外地質勘探,地層性為第四系沖擊物覆蓋,沿線為沖擊洪積層粘土,粉質粘土、淤泥質粘土、砂礫層組成,現場調查未發(fā)現不良地質現象。為了順利的將路基范圍內的路面水排出,在路塹兩側設置了邊溝。路線線形設計,盡量與實際地形,地貌及周圍景觀相協(xié)調,線形連續(xù),指標均衡,視線誘導好,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較高的指標,力求縱橫配合,線形流暢。 1 2 2 2 2 2 2 3第二章 路線設計 4 地質、氣候、水文等地理特征及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4 4 5 5 選線 5 設計原則和設計指標 7 7 7 8 8:(圓曲線復核) 8 10第三章 路基設計 13 13 1超高 13 1棄土設計及環(huán)保 13 13 13: 13 14 16第四章 路面設計 17 17 17 18 18 18 20 21 22 23 25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 25 25 27 28 30第五章 排水設計 32 32 32 33 33 33 36第六章 平面交叉設計 39 交叉口設計原則 39 交叉口形式選擇 39 交叉口平面設計 39 交叉口立面設計 39 交叉口立面設計的目的 39 交叉口立面設計的原則 39 交叉口立面設計的方法 40第七章 施工組織設計 41 41 41 主要工程量 41 施工總安排 41 路基施工 42 測量放樣 42 清理場地 42 路堤施工 42參考文獻 44結論 45附錄一 外文文獻 46附錄二 中文文獻 49致謝 51第一章 概述 本段公路地處吉林省東南部自然風景秀麗的長白山西側,屬化夏系第二隆起帶,由起點向東地形起伏逐漸加大,沿線所經地區(qū)溝谷發(fā)育,河谷及臺地多為水田及旱田,山地多為天然次生林及小面積人工林。s in road surface water, was cutting the both sides to establish the side ditch. Pavement design basis highway classification, as well as this road39。本設計中采用了CAD2004道路軟件,較好的完成了道路的平、縱、橫設計及路基土方、占地等的計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標段設了4個圓管涵和2個小橋梁。沿線除越嶺山地為灌木林及次生林外,余均為季節(jié)性農作物。沿線以旱田為主,在黃泥河流域內有部分水田。路線設計起點里程樁號為K0+000終點里程樁號為K2+,全線長2..215公里,路線主要經過重丘區(qū)。路面設計根據公路等級,以及該路在公路網中的作用,且依據沿線材料種類、數量、質量按照BZZ—100重型標準軸載,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結構層厚度由路面結構圖標明。s function, nature several natural conditions, the highway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for the secondclass road standard, uses the twolane on all fronts, the putation running speed 60km/hour. The route geometric design, as far as possible with the actual terrain, the landform and periphery the landscape is coordinated, linear continuously, the target is balanced, the line of sight induces, in the resilience increases in not the big situation to use the high target as far as possible, makes every effort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o coordinate, linear smooth. The location beginning course station number is the K0+000 end point course station number is K2+, the entire line long 2..215 kilometers, the route mainly passes through Zhongqiu District. This sign Duan She 4 circular pipes have contained with 2 small bridges. The roadbed width uses 10 meters, the surface width uses the rice, the hard road shoulder uses the rice, the unprotected shoulder uses the rice, the lane transverse grade supposes is %, the shoulder slope supposes is 3%. For smooth discharges the roadbed scope39。Volume of traffic;class II highway目錄摘要 I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