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的 ① ( 受體 ) 位于細胞膜上,圖 2 中的受體蛋白位于細胞內 ( 3 ) 化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 4 ) 糖皮質激素 ( 5 ) 自由擴散 轉錄 。由圖 1 分析可知,醫(yī)生可給病人注射糖皮質激素以降低免疫反應。 ( 2 ) 圖 1 中 ② 是神經遞質。由圖 1 分析可知,醫(yī)生可給病人注射 以降低免疫反應的強度。 ( 2) 圖 1 中物質 ② 由 ⑦ 產生并作用于免疫細胞上的 ① ,物質 ②的名稱是 。 ( 4) 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的同一位點上的基因應該相同,如果不同,則可能是在 DNA 復制時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 1) 由 “ F 1 (F 1 中低光效抗病水稻 ∶ 高光效抗病水稻= 3 ∶ 1) ”可推出低光效是顯性性狀,且乙的基因型是 A a B B 或 A a bb ,因此,甲的基因型為 A A B B 或 A A bb 。 ( 4) 右圖表示一株水稻 ( Aa ) 中一處于減數(shù) 分裂過程的細胞,該細胞中的一條染色 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的同一位點上分 別存在基因 A 和 a ,造成這種結果可能 的原因有 。 答案 D 能力專題 4 33. 已知水稻的光效 ( 光能利用效率 ) 由一對基因 (A 、 a) 控制,抗病性由另一對基因 (B 、 b) 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用生長素極性運輸抑制劑處理正常擬南芥,也會造成相似的花異常。最后一個健在的是今年 7 歲的黃紅春,也曾出現(xiàn)一樣的癥狀。 若這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常染色體與 X 染色體上,則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故 B 錯誤。氨基丁酸在突觸小體中合成,在突觸小泡中儲存,然后通過突觸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釋放到突觸間隙,故 A 錯誤; 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觸后膜后,大量陰離子內流,膜內側電位進一步降低,從而增大了靜息電位,使突觸后膜不易發(fā)生電位逆轉,最終達到抑制突觸后膜興奮的目的,故 B 正確; 氨基丁酸轉氨酶抑制劑能夠抑制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活性,從而使氨基丁酸發(fā)揮作用后不被分解,持續(xù)作用于突觸后膜,使突觸后膜持續(xù)被抑制,故 C 錯誤;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