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包括原藥化學(xué)組成(包括雜質(zhì)、異構(gòu)體、添加劑如穩(wěn)定劑、水分)及丙酮不溶物、干燥失重、酸 /堿度和 /或其他理化指標(biāo)。 備注:支持文件需要經(jīng)出口人所在地公證機構(gòu)公證,并由擬登記產(chǎn)品的國家駐中國大使館認(rèn)證 適量的原藥 、 制劑樣品及標(biāo)準(zhǔn)品 四、農(nóng)藥登記資料要求 理論準(zhǔn)備 10 制劑 Pesticide Formulation: Pesticide product offered for sale, (finished product). It generally prises active ingredient(s), adjvunt(s) and other formulants (inert ingredients) bined to render the product useful and effective for the purpose claimed. (after FAO, 1986). 有效成份 Active Ingredient (.): are ingredients in a formulated pesticide product which will kill or control target pest. 助劑 Inert Ingredient: Inactive ponents of a pesticide formulation that are used to dilute the pesticide or to make it safer, more effective, easier to measure, mix, and apply, and more convenient to handle.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Technical Grade (TG, 原藥 ) Raw material Synthesized in a manufactory。 1982年 , FAO調(diào)查的 33個國家中有 30 個實施了登記制度 。 最早制定農(nóng)藥管理法的是法國 ( 1905年 ) 、 之后是美國 ( 1910年 ) 、 加拿大 ( 1927年 ) 、 德國 ( 1937年 ) 、 澳大利亞 ( 1945年 ) 、 日本 ( 1948年 ) 、 英國 ( 1952年 ) 、瑞士 ( 1955年 ) 、 南朝鮮 ( 1955年 ) 、 馬來西亞 ( 1974年 ) 、 印度 ( 1971年 ) 、 印度尼西亞 ( 1973年 ) 等 。 ? 美國 在 FIFRA中把農(nóng)藥登記簡單地解釋為“把某種農(nóng)藥列入名單”。為使農(nóng)藥通過評審,生產(chǎn)者必須提供農(nóng)藥各方面的科學(xué)資料”。 ?Negative sideeffects 一些副作用 : ? Users用戶 : ?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藥效和效益 ? hazard 危害 ? instruction on doses, timing and methods of application, and on safety measures. 指導(dǎo)施藥劑量 、 時間 、 施藥方法以及安全措施 ? precautions 預(yù)防措施 ? safe packaging and proper label instructions 安全包裝及標(biāo)簽指示 ? Gen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