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 b 1 、 a 2 + b 2 、 a 3 + b 3 成等比數(shù)列. ( 1) 求數(shù)列 { a n } 、 { b n } 的通項公式; ( 2) 求數(shù)列 { a n 江西 ) 已知數(shù)列 { an} 的前 n 項和 Sn=-12n2+ kn ( 其中k ? N + ) ,且 Sn的最大值為 8. (1) 確定常數(shù) k ,并求 an; (2) 求數(shù)列??????????9 - 2 an2n 的前 n 項和 T n . 審題路線圖 Sn=-12n2+ kn 為關于 n 的二次函數(shù) ↓ 當 n = k 時, Sn取最大值 ↓ Sk=-12k2+ k2=12k2= 8 ↓ 解關于 k 的方程得: k = 4 ↓ 定 Sn=-12n2+ 4 n ↓ a n = S n - S n - 1 =92- n ( n ≥ 2) ↓ b n =9 - 2 a n2n =n2n - 1 ↓ T n = 1 +22+322 +423 + ? +n2n - 1 ↓ 用錯位相減求和 規(guī)范解答 解 ( 1) 當 n = k ? N + 時, Sn=-12n2+ kn 取最大值, 即 8 = Sk=-12k2+ k2=12k2, 故 k2= 16 ,因此 k = 4 , 從而 an= Sn- Sn - 1=92- n ( n ≥ 2) . 又 a1= S1=72,所以 an=92- n . ( 2) 因為 b n =9 - 2 a n2n =n2n - 1 , T n = b 1 + b 2 + ? + b n = 1 +22+322 + ? +n - 12n - 2 +n2n - 1 , 所以 T n = 2 T n - T n = 2 + 1 +12+ ? +12n - 2 -n2n - 1 = 4 -12n - 2 -n2n - 1 = 4 -n + 22n - 1 . 構建答題模板 第一步:利用條件求數(shù)列 { b n } 的通項公式. 第二步:寫出 T n = b 1 + b 2 + ? + b n 的表達式. 第三步:分析表達式的結構特征、確定求和方法. ( 例如:公式法、裂項法,本題用錯位相減法 ) . 第四步:明確規(guī)范表述結論. 第五步:反思回顧.查看關鍵點,易錯點及解題規(guī)范.如本題中在求 a n 時,易忽視對 n = 1 , n ≥ 2 時的討論. 模板 5 立體幾何中的基本關系與基本量問題 【 例 5 】 在如圖所示的空間幾何體中,平面 A C D ⊥ 平面 A B C , AB =BC = CA = DA = DC = BE = 2 , BE 和平面 A B C 所成的角為 60176。 3 3 = 1 , ∴ 多面體 AB CDE 的體積為 V = V 1 + V 2 =6 - 33. 構建答題模板 第一步:畫出必要的輔助線,根據(jù)條件合理轉化. 第二步:寫出推證平行或垂直所需條件,注意條件要充分. 第三步:明確寫出所證結論. 第四步:對幾何體進行合理轉化 ( 分割或拼補 ) . 第五步:分別計算幾何體的體積并求和. 第六步:反思回顧,查看關鍵點,易錯點及答題規(guī)范. 模板 6 空間角或空間距離問題 【 例 6 】 如圖,在七面體 A B C DMN 中,四邊形 A B C D 是邊長為 2的正方形, MD ⊥ 平面 ABCD , NB ⊥ 平面 A B C D ,且 MD = 2 ,NB = 1 , MB 與 ND 交于 P 點. (1) 在棱 AB 上找一點 Q ,使 QP ∥ 平面 A MD ,并給出證明; (2) 求平面 B NC 與平面 MNC 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審題路線圖 ( 1) P 是 △ ABM 的一邊 BM 上的點 → 在另一邊 AB 上一定存在一點 Q 使 PQ ∥ AM →BA=BPPM=NBMD=12. ( 2) 建立坐標系 → 構造法向量 → 求夾角. 規(guī)范 解 答 解 ( 1) 當 BQ =13AB 時,有 QP ∥ 平面 AM D . 證明: ∵ MD ⊥ 平面 A B CD , NB ⊥ 平面 AB CD , ∴ MD ∥ NB . ∴BPPM=NBMD=12. 又QBQA=12. ∴QBQA=BPPM. ∴ 在 △ MA B 中, QP ∥ AM . 又 QP ? 面 AMD , AM ? 面 AMD , ∴ QP ∥ 面 AMD . ( 2) 以 DA 、 DC 、 DM 所在直線分別為 x 軸, y 軸, z 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 則 D ( 0,0,0 ) , B ( 2,2,0 ) , C ( 0,2,0 ) , M ( 0,0,2 ) , N ( 2,2,1 ) . ∴ CM→ = (0 ,- 2,2) , CN→ = ( 2,0,1 ) , DC→ = ( 0,2,0 ) . 設平面 CMN 的法向量為 n 1 = ( x , y , z ) , 則????? n1 MB→為常數(shù)?若存在,求出點M 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審題路線圖 設 AB 的方程 y = k ( x + 1) → 待定系數(shù)法求 k → 寫出方程;設 M 存在即為 ( m, 0) → 求 MA→MB→ 為常數(shù). ( ⅰ ) 當直線 AB 與 x 軸不垂直時, 由 ( 1) 知 x 1 + x 2 =-6 k 23 k 2 + 1, x 1 x 2 =3 k 2 - 53 k 2 + 1. ③ 所以 MA→ MB→=49. ( ⅱ ) 當直線 AB 與 x 軸垂直時,此時點 A 、 B 的坐標分別為??????- 1 ,2??????- 1 ,-23, 當 m =-73時,也有 MA→- 2- 2 a- 3 = ln( - 2 a ) - 2 , 令 g ′ ( a ) = 0 , 得 a =-12e2. 當 a 變化時, g ′ ( a ) , g ( a ) 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a ( - ∞ ,-12e2) -12e2 ( -12e2,0) g ′ ( a ) + 0 - g ( a ) ↗ 極大值 ↘ -12e2是 g ( a ) 在 ( - ∞ , 0) 上的唯一極值點,且是極大值點,從而也是g ( a ) 的最大值點. 所以 g ( a ) 最大值 = g????????-12e2 =-12e2l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