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單元5 歸去來兮辭并序 5分鐘訓練(預習類訓練,可用于課前) 。 《歸去來兮辭》選自《陶淵明集》,作者________,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時大詩人,潯...
2025-03-15 03:52
【摘要】6滕王閣序 學習目標導航 。 “故”“盡”“儼”“數(shù)”“機”“窮”“屬”“即”“且”“矣”的用法。 。 —5段,理解文中的典故。 自主研學平臺 一、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年),...
2025-03-15 03:29
【摘要】2裝在套子里的人 學習目標導航 ,體會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體會其諷刺意味。 。 自主研學平臺 一、作者簡介 契科夫(1860—1904年)十九世紀末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世...
2025-03-15 03:42
【摘要】13中國建筑的特征 學習目標導航 。 ,學習作者化抽象為形象的說明技巧。 ,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自主研學平臺 一、作者簡介 梁思成:廣東人,著名建筑大師,中國近代著名改革家梁啟超之...
2025-03-15 03:56
【摘要】部編教材高一下冊第三單元 《說“木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zhì),進而提升古典詩歌鑒賞的能力。 2、了解“樹葉”“木葉”“落葉”“木葉”的情感差別以及作者...
2025-04-05 05:50
【摘要】綜合測評(滿分150分,時間120分鐘)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甲必考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重陽節(jié)的來源,向來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南朝《續(xù)齊諧記》所載的東漢汝南人桓景經(jīng)方士費長房指點登山辟邪躲過一劫的故事。不過這個說法,并不可信?!洱R諧》是一部志怪書,
2024-11-28 23:14
【摘要】文體知識文體知識文體知識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縣人。著名劇作家、電影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夏衍(1900-1995),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參加太陽社,是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發(fā)起人之一。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主編《救亡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副刊。解放后,任全國文聯(lián)常
2024-11-18 07:11
【摘要】第一篇:2014高中語文琵琶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中語文琵琶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①了解作者、寫作背景、詩歌知識。②積累古漢語知識。能力目標:①聲情并茂地朗讀,流暢地...
2024-11-09 12:47
【摘要】課堂提升訓練 筑基達標 。 (1)句讀之不知(2)或師焉,或不焉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4)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5)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思路解析:本...
2025-03-15 03:40
【摘要】說‘‘木葉’’林庚執(zhí)教:黃佐川重慶市萬州龍駒中學學習目標:學習詩歌的暗示性藝術特征,辨析詩歌精微的語言林庚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既是詩人,又是學者。在唐詩和楚辭的研究中卓有建樹,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氣象?。閱讀1~3段,思考:作者列舉了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
2024-11-18 14:36
【摘要】說‘‘木葉’’林庚執(zhí)教:張明晶滕州市英才學校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既是詩人,又是學者。在唐詩和楚辭的研究中卓有建樹,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氣象?。林庚學習目標:學習詩歌的暗示性藝術特征,辨析詩歌精微的語言閱讀1~3段,思考:作者談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xiàn)
2024-11-17 17:51
【摘要】第一篇: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29新人教版必修5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fā)展變化,從而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行動、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
2024-10-25 14:20
【摘要】5歸去來兮辭(并序) 學習目標導航 ,能對作者的思想進行簡單辨析。 ,在朗讀與背誦中體悟作者情感,了解辭賦的特點。 “來、之、而、以、諫、眄、審、容膝、策、矯、盤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懷...
2025-03-15 03:48
【摘要】說“木葉”林庚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層次。二:理解內(nèi)容,弄清“木”的藝術特征。三:運用文中理論,進行文學鑒賞。一: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層次。引出話題:“木葉”是詩人鐘愛的形象。(1段)舉例探討多用“木葉”的理由。(2段)過渡(3段)第一特征用在秋風落葉的場合(4
【摘要】《師說》教學設計文本簡析本文為第二板塊“獲得教養(yǎng)途徑”中探討從師而學的原則的核心文本?!稁熣f》是一千多年前的時文,作者是針對當時社會上不肯從師而學的壞風氣展開討論的,因為作者揭示的是讀書人的通病(或者說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在今天流行新讀書無用論時仍有強烈的針對性。積累文言知識,學習本文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反復論證加強說服力的寫法是教學的重點。認識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從而逐步
2025-06-10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