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 BC 2 , ∴ AB = 6 2 + 8 2 = 10 ,在 Rt △ A C D中, CD 2 + AD 2 = AC 2 = 36 ,在 Rt △ BCD 中, BD 2 + CD 2 = BC 2 = 64 , ∴ 36 -AD 2 = 64 - BD 2 ,即 36 - (10 - BD ) 2 = 64 - BD 2 ,解得 BD =245. 【分析】 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構(gòu)成的基本圖形中,已知其中任意兩邊長(zhǎng),都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其它線段的長(zhǎng)度,這種利用構(gòu)造方程求線段長(zhǎng)度的方法在幾何計(jì)算中有廣泛的應(yīng)用. 重點(diǎn)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 2 】 如圖,一塊四邊形土地,測(cè)得四邊分別為 AB = 2 0m , BC = 1 5m ,CD = 7m , AD = 2 4m , ∠ A B C = 9 0176。 ,求這塊四邊形土地的面積. 解:連接 AC , ∠ ABC = 90176。 , AC = BC = 3 ,則 B ′ C 的長(zhǎng)為 ( ) A. 27 B . 6 C. 18 D . 21 A 3 . ( 東營(yíng)中考 ) 在 △ ABC 中, AB = 10 , AC = 2 10 , BC 邊上的高 AD = 6 ,則另一邊 BC 等于 ( ) A . 10 B . 8 C . 6 或 10 D . 8 或 10 4 . ( 漳州中考 ) 如圖,在 △ A BC 中, AB = AC = 5 , BC = 8 , D 是線段 BC 上的動(dòng)點(diǎn) ( 不含端點(diǎn) B 、 C ) . 若線段 AD 長(zhǎng)為正整數(shù),則點(diǎn) D 的個(gè)數(shù)共有 ( ) A . 5 個(gè) B . 4 個(gè) C . 3 個(gè) D . 2 個(gè) C C 5 . ( 阿壩中考 ) 直角三角形斜邊長(zhǎng)是 5 ,一直角邊的長(zhǎng)是 3 ,則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 . 6 . ( 成都中考 ) 如圖,數(shù)軸上點(diǎn) A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