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l 質量目標實現的程度如何?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l 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哪些策劃,最高管理者有哪些“確?!钡男袆?? ** 。 管理承諾 l 最高管理者對其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的承諾能提供哪些證據: l 最高管理者如何認識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重要性?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是如何體現的?(如對顧客要求的識別與確定,與產品有關要求的評審,設計開發(fā),顧客滿意程度的監(jiān)視和測量,數據分析以及持續(xù)改進方面的要求。 記錄控制 l 是否制定了記錄的控制程序? ** 索要記錄控制程序,檢查程序內容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是否與質量手冊相協(xié)調。 ** 查程序是否對質量記錄的標識、儲存、檢索、保護、保存期限和處置作了明確規(guī)定。) l 最高管理者采取了哪些相應措施將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重要性傳達給組織的成員?(除手冊闡述外,宣傳、培訓、會議等,查記錄) l 組織的成員如何認識這種重要性? l 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評估(例如管理評審)結果,評價資源的獲得,作為確保資源獲得的證據。 ** 策劃時機:建體系時、目標變化時、體系更改時。 內部溝通 l 組織內溝通工具有哪些?(發(fā)布指示、會議、質量例會、交談、公告、布告欄、內部刊物、聲像、電子媒體、簡報等) l 最高管理者如何確保溝通過程的建立并有效運作?(要求準確、完整、及時) l 各類人員是否了解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狀況?(存在問題與解決措施) 管理評審 l 最高管理者如何認識管理評審的重要性? l 管理評審的執(zhí)行人、時間間隔、輸入及輸出是否符合標準的規(guī)定? ** 管理評審的時間間隔; ** 最高管理者是否主持了管理評審活動; ** 管理者代表及質量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的相關人員是否參加了管理評審活動,作了哪些管理評審的準備工作; ** 管理評審內容是否包括:體系持續(xù)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l 上次管理評審的改進措施是否得到實施?有效性如何? l 對本次管理評審輸出的改進措施是否進行了跟蹤驗證? 6 資源管理 資源提供 l 最高管理者采取了何種途徑確定所需提供的資源? l 為實施、保持和持續(xù)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為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提供了哪些資源? l 提供的資源是否能確保提供的產品達到顧客滿意? ** 針對部門職能所涉及的過程,檢查使得輸出滿足輸入要求時所需資源的適宜性。 人力資源 l 組織是否識別(即規(guī)定)了從事影響質量活動的各類人員的能力?索取規(guī)定文件。 l 是否保持了與產品質量相關的人員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記錄? ** 員工的學歷證書、培訓考試合格證書、培訓成績單、培訓記錄、資格證書、履歷表等。 l 強制性標準和法律、法規(guī)要求有哪些?是否進行了有效控制? ** 索取清單,判別其有效性。規(guī)定是否落實? l 檢查銷售科是否在產品提供之前、提供過程中、提供產品后都安排了與顧客的有效溝通,抽閱資料,查是否獲得以下信息: ** 產品提供前獲得與產品有關的信息; ** 在合同簽訂過程中,顧客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的信息; ** 合同執(zhí)行過程中是否能獲得合同/訂單修改的信息; ** 產品提供后是否能獲得顧客對產品滿意或不滿意的反饋意見。 ** 查閱數份各組間互提條件或溝通信息的文件,并追溯記錄。 ** 查問設計和開發(fā)輸入記錄(如設計任務書),并追溯到銷售科查是否滿足市場要求,是否滿足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產品技術標準要求,是否有含混、矛盾之處。(到采購科了解是否提供了采購材料清單,清單是否與圖紙相符) ** 查是否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 設計和開發(fā)評審 l 在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中的哪些適宜的階段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評審? ** 查有無各階段設計評審計劃? ** 查設計和開發(fā)評審記錄的總目錄,判定是否進行了各階段的評審。 設計和開發(fā)更改的控制 l 設計和開發(fā)的更改是否由具有能力和資格的人員予以識別和確定,是否形成了文件(這種文件通常作為記錄使用和控制管理)? l 抽閱數份修改通知單及修改后的評審、驗證、確認記錄,查是否:在適當時,對更改進行了評審、驗證和確認,更改的評審是否包括評價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 ** 索要評價記錄,查是否按采購要求的不同選擇了不同的評價方法; ** 抽幾份記錄,查有關部門是否參加了評價?記錄的完整性、正確性。 ** 抽查數份采購合同,是否均在合格供方范圍內? l 查采購過程控制的范疇是否包括影響隨后產品實現過程的產品;是否包括4類產品? 采購信息 l 采購信息有哪些形式(可以文件,也可以口頭)?是否清楚、明確表述了采購產品? ** 抽查數套文件形式的采購信息,包括標準產品、非標準產品、關鍵產品或批量大的產品,是否寫明了具體要求。 生產和服務提供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l 是否策劃確定了生產和服務提供的全過程?() ** 確定生產和服務流程及其分過程和相關過程; ** 確定過程的結果——產品的要求和目標; ** 策劃的結果可能形成的文件,如工藝文件、服務提供規(guī)范、作業(yè)指導書、維修手冊等。 現場查看設備運行狀態(tài)。如過程能力合格的準則,過程能力評審方法、時機,評審的職責權限和批準的授權) ** 評審和批準情況 ** 設備認可 ** 人員資格鑒定 ** 是否使用了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如特定的工藝規(guī)程、技藝,特定的工藝規(guī)程應包括控制的工藝參數各影響因素,如材料和環(huán)境,控制的手段,如監(jiān)視或統(tǒng)計工具,頻次,監(jiān)督和責任和權限等) ** 是否記錄? 標識和可追溯性 l 適當時,是否在生產和服務提供的全過程對產品進行了標識? ** 詢問標識方法的規(guī)定。 l 對獲取的信息是否加以分析利用?(如進行統(tǒng)計分析,確定顧客滿意程度的趨勢,找出與設定目標及競爭對手的差距,歸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等,作為評價業(yè)績和改進的依據。 l 抽內審資料, ** 查內審是否按規(guī)定的審核準則、范圍、頻次(時間間隔)和方法。 l 是否識別了過程監(jiān)視和測量的環(huán)節(jié),如測量點、控制點、見證點、巡回點、自動監(jiān)測點和報警系統(tǒng)等。(本條屬檢驗規(guī)程、規(guī)范范疇) l 抽閱檢驗記錄(應包括進貨、過程、最終產品),查是否實施了監(jiān)視和測量?檢驗記錄能否證實產品符合接收準則的要求? l 記錄是否表明經授權負責產品放行的人員?放行是否在完成所規(guī)定的各個階段的監(jiān)視和測量,而且結果符合要求后進行? l 進貨、過程產品和最終產品是否有在監(jiān)視和測量圓滿完成前放行情況,如有是否得到有關授權人員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批準?放行時,是否繼續(xù)進行規(guī)定的測量?發(fā)現放行的產品不合格時,如何處置? 不合格品控制 l 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標準要求(應包括不合格品控制和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是否與質量手冊協(xié)調? (控制一般指對不合格產品的標識、記錄、隔離、評審、及處置等環(huán)節(jié)) l 抽閱不合格品記錄,查是否采取措施(如返工),消除已發(fā)現的不合格; l 抽閱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