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道德情操論讀書筆記西南財經(jīng)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學生姓名:范雅坤專業(yè):證券與期貨專業(yè)學號:40904646目錄一、《道德情操論》的核心內(nèi)容以及全書論證體系..............5(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相關(guān)論證..................5謹慎與自制.......................5(二)社會的道德體系的論述...................6個人道德品質(zhì)對社會道德體系的影響..............6(一)經(jīng)濟人的道德建設(shè)的必要性..................7摘要:本文通過介紹《道德情操論》全書的邏輯體系,簡析斯密的道德觀以及道德體系的構(gòu)建。最后引出當前對于經(jīng)濟人的一些思考。關(guān)鍵詞:《道德情操論》 經(jīng)濟人道德建設(shè)一、《道德情操論》的核心內(nèi)容以及全書論證體系《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在寫作另一篇經(jīng)典著作《國富論》之前的一部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著作?!兜赖虑椴僬摗分饕v述的基本觀點是:道德的根源在于人的天性中所具有的同情的情感。同情的情感構(gòu)成了道德情感的本質(zhì),同情也是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據(jù)。在確立了同情理論的前提下,作者展開了對行為的適當與合宜性的討論,展開了對正義和德行的討論。并且,在諸多討論中,還突出了個人的道德實踐和自我控制,最后,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道德哲學體系。作者的邏輯十分縝密,語言表述也不乏幽默,用簡短精練的文字配合通俗易懂的事例清楚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首先,斯密論述了對于他人行為是否合宜的判斷標準和具體的表現(xiàn)。他認為“同情的產(chǎn)生源于自身站在他人的角度之上去體驗他人的感受,快樂相對于悲傷更易于被旁人接受,并且我們往往不能真切地體會到他人的真實感受”;接著,斯密又論述了評判我們自身行為和情感的標準。他指出“我們在評判自身的行為合宜性的時候往往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但是我們又很難完全的置身事外,因此就需要大家普遍形成的一個所謂的道德體系的約束”。在此后的篇章中,斯密分別對道德體系中的良心,仁慈,自制,義務感,正義,虛榮心,謹慎等品質(zhì)分別進行的合宜性的判斷標準分析,以及不同品質(zhì)的作用和社會影響的分析。在全書的最后斯密通過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shù)鹊赖抡軐W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其不完善的地方的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合理的道德哲學體系。二、斯密的道德觀(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相關(guān)論證仁慈與正義在斯密看來,仁慈可以看成是同情心。斯密在開篇就論證了同情的合宜,即人們是通過他人的情感同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來判斷其行為的合宜?!叭蚀瓤偸亲杂傻?,他不能被強迫,僅僅由于缺乏仁慈并不至于收到懲罰;因為這并不會導致真正的罪惡,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敝藶闃罚敖鸩幻?,樂善好施等等這些品格都可以看成是的被施與仁慈的對象擺脫困境變得更好,但是如果不這樣做也不會對他們造成什么身體上或精神上嚴重的傷害。正義的英文是“justice”,即正義。指的是能夠秉著大眾的道德標準嚴格的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辦事。例如在戰(zhàn)爭年代,那些為國家利益犧牲生命的烈士們,他們就把正義的品質(zhì)發(fā)揮到了極致。然而,在現(xiàn)在和平年代,法庭上的法官能夠不夠私情,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辦事也不失為一種正義。由此看來正義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謹慎與自制“我們寧可謹慎小心也不愿意野心勃勃,我們更多的擔憂維護記得的利益,而不是進一步鼓動自己去獲得更大的利益”,斯密認為謹慎是指人們對于自己幸福總是很小心的維持目前一個好的狀態(tài),天生的厭惡追求更大利益帶來的風險。自制力是一種非常美好但卻難得的品質(zhì),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誘惑,我們常常不能把持自我。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用理智進行清醒的判斷。自制的情形則可以有許多種。比如在學生時代,常常因為玩游戲看電視耽誤學習,這個時候能不能抵擋住娛樂的誘惑,專心學習就是對自制力的考驗。又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能不能夠及時的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感,趕快恢復到以前的生活狀態(tài),對自身情感的把握也是對自制力的考驗。斯密還指出“仁慈之人缺乏自制,自制之人缺乏仁慈”。一個法官的妻子犯罪,他在執(zhí)法他妻子的案子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仁慈之心而假公濟私;但是如果他依然秉公執(zhí)法,旁人或者他的親人可能會認為他不夠仁慈。自傲與虛榮心自傲的人通常都認為旁人應該以一個他本沒有到達的高度來評判他自己,即認為自己的不可一世的;而虛榮的人則以為旁人同樣會以一個他捏造并盡力維持的高度來評判他自己。斯密認為,自傲的人很容易產(chǎn)生虛榮心,而有虛榮心的人通常都會自傲。但是虛榮心可能會給整個社會帶來一種不良的風氣,常常會產(chǎn)生野心?!拔易非筘敻蛔非蟮氖翘摌s而不是舒適或快樂”虛榮心會滋生對于財富的偏執(zhí)熱愛,使得人們野心勃勃,從而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道德敗壞,給整個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二)社會的道德體系的論述道德體系的產(chǎn)生道德體系的形成是由于人們大量的對周圍事件合宜和不合意的鑒別而形成的一種大眾評價體系。每個人在評判自己行為合宜性的時候往往是假想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認為他人對與自己的行為會給一個怎么樣的評價。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很難完全的置身事外,往往會受到自己主觀意識的干擾。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完整的約定俗成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大家對于某個特定的行為或品質(zhì)都形成了一個一致的判斷標準,于是道德體系就產(chǎn)生了。斯密在“論習慣和風尚對道德情感的影響”中進一步說明了道德體系會自我凈化,即淘汰那些不合理的習俗和品格,保留那些合宜的道德觀念。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