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必修1第4節(jié)力的合成[目標定位]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等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3.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并知道它是矢量運算的普遍法則。4.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合力。01課前自主學習一、合力與分力
2024-11-19 18:20
【總結】第三章相互作用4力的合成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目標定位力的合成知道合力、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是一切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知道分力與合力間的大小關系.知道共點力的概念,會用作圖法、計算法求合力.123目標定位
2024-11-18 07:22
【總結】第3課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圖2-3-1圖2-3-1是一航天飛機著陸時的情景,假設一架航天飛機在一條筆直的水平跑道上著陸,剛著陸時速度為100m/s,在著陸的同時立即打開阻力傘,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假設此時航天飛機的加速度大小為4/s2,研究一下,這條跑道至少要多長?
2024-11-17 22:37
【總結】第2課時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圖2-2-1有一種“傻瓜”照相機,其光圈(進光孔徑)隨被拍攝的亮度自動調節(jié),而快門(曝光時間)是固定不變的.為估測該照相機的曝光時間,實驗者從某磚墻前的高處使一個石子自由落下,拍攝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右圖所示.由于石子的運動,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條模糊的徑跡.
2024-11-17 09:23
【總結】教師用書獨具演示3.4多用電表電路分析與設計●課標要求1.掌握電壓表、電流表的改裝原理.2.通過多用電表原理的學習,體會等效思維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課標解讀1.掌握多用電表中測量電壓的電路的設計原理.2.掌握多用電表中測量電流的電路的設計原理.3.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教學地
【總結】第一章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第1課時走近運動,如圖1-1-15所示,圖1-1-15在這首詩當中,詩人藝術性地表達了他對運動相對性的理解.關于詩中所描述的運動及參考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飛花”是以運動的船為參考系的B.“飛花”是以兩岸的榆樹為參
2024-11-28 12:31
【總結】【優(yōu)化方案】2021高中物理第1章章末綜合檢測滬科版必修1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1.2021年4月1日,在第51屆團體世乒賽上,中國隊擊敗東道主德國隊,取得6連冠.下列哪些情況可以把乒乓
2024-11-28 22:37
【總結】章末檢測卷(一)(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明代詩人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橋流水不流”中的“橋流”應理解成其選擇的參考系是()A.水B.橋C.人
2024-11-28 16:44
【總結】專題1:力1.如圖所示,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下端懸掛一質量為m的物體,平衡時物體在a位置?,F(xiàn)用力將物體向下拉長L到b位置,則此時彈簧的彈力為(B)A.kLB.mg+kLC.mg-kLD.以上說法都不對2.如圖所示,有一塊質量為m的磚,它的長、寬、高分別
2024-12-01 03:47
【總結】第4課時牛頓運動定律的案例分析,有一鐵塊正在勻加速向下滑動,如果傳送帶向上加速運動,同一鐵塊同樣從上端滑到底端所用時間()A.不變B.增多C.減小D.不能確定答案:A2.用30N的水平外力F,拉一個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質量為20kg的物體,力F作用3s后消失
2024-11-28 08:56
【總結】《力的合成》的教學設計【學習者分析】①.本人所在學校屬于省級示范學校,學生在初中就已經(jīng)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究體驗,因此他們有探究的基礎,優(yōu)點是思維活躍,善于觀察、總結、提出并回答問題,不過還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及實驗器材問題。②.新課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應試教育模式,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地位平等,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本,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2024-11-19 07:38
【總結】第4課時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知識梳理1.速度公式:v=_____2.位移公式:s=________3.速度位移公式:___________4.平均速度公式:v=_,若勻變速直線運動v=_____v0+atv0t+12at
【總結】章末檢測卷(五)(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物理學史上,正確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且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觀點的物理學家及建立慣性定律的物理學家分別是()A.亞里士多德、伽利略B.伽利略、牛頓C.伽利略、愛
2024-11-28 12:30
【總結】第3課時摩擦力,正確的是()A.相對運動的兩物體間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C.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運動方向相反D.相對靜止的兩個物體之間,也可能有摩擦力的相互作用解析: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接觸且有彈力的相互作用,接觸面
【總結】章末檢測卷(二)(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為s=24t-(m),根據(jù)這一關系式可以知道,物體速度為零的時刻是()A.sB.8sC.16sD.24s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