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歌的特點與鑒賞一、 單項選擇題1.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D?。.《大學(xué)》 B.《中庸》 C.《論語》 D.《詩經(jīng)》2. 下列那些詩歌屬于敘事詩( A?。?。A.《孔雀東南飛》 B.《周總理,你在哪里》 C.《吐魯番情歌》 D.《再別康橋》3. 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是一首( B?。! 《?、 多項選擇題1. 下列那些著作屬于古代“四書”( A B C )。A.《大學(xué)》 B.《中庸》 C.《論語》 D.《詩經(jīng)》2. 下列那些著作屬于古代“五經(jīng)”( A D )。A.《詩經(jīng)》 B.《論語》 C.《孟子》 D.《禮記》3. 按照語言的有無格律,詩歌可分為( C D?。! ∪?判斷題1. 抒情詩一般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B2. 中國格律詩分為律詩和絕句。A3. 自由詩不講究格律,但要有節(jié)奏,押大致相近的韻,美國詩人惠特曼為創(chuàng)始人。A4. 格律詩是古體詩。B5. 詞是一種可配樂歌唱的詩體,形成于唐代,繁盛于宋代。A四、 簡答題1. 以李白的《將進(jìn)酒》為例,概括歌行體的特點。答:一是有固定的詞調(diào),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言多口語化,通俗生動;二是音韻節(jié)奏上押韻比較自由,不講平仄、對仗;三是在表現(xiàn)手法上,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于對話和細(xì)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塑造形象。2. 中國詩歌具有那些審美特征?答:第一,具有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第二,講究留白,具有跳躍性的結(jié)構(gòu)。第三,語言特別凝練,更講究陌生化。第四,具有節(jié)奏和韻律,富于音樂性。第五,有特殊的詩法。 《詩經(jīng)》二首一、 單項選擇題1.《詩經(jīng)》所收錄的詩歌時代是( B )。 A. 商朝至西周 B.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 C. 西周末年至戰(zhàn)國 D. 春秋至戰(zhàn)國2. 《詩經(jīng)》中收錄民間歌謠最多的是( A )。 A. 國風(fēng) B. 大雅 C. 小雅 D. 頌3. 《詩經(jīng)》中用于宗廟祭祀的詩歌是( D )。 A. 大雅 B. 小雅 C. 國風(fēng) D. 頌4.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出自( C )。 A. 《詩經(jīng)》 B. 《論語》 C. 《蒹葭》 D. 《關(guān)雎》5. 《詩經(jīng)》原稱“《詩》”或“《詩》三百”,稱之為“經(jīng)”始于( D )。 A. 春秋 B. 戰(zhàn)國 C. 秦朝 D. 漢代6.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詩歌( A )篇。 A. 305 B. 160 7.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州”這句詩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 C )。 A. 賦 B. 比 C. 興 8.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句詩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 C )。 A. 賦 B. 比 二、 多項選擇題1. 《詩經(jīng)》根據(jù)音樂的不同,可分為( A B C )。 A. 風(fēng) B. 雅 C. 頌 2. 《詩經(jīng)》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 B C D )。 A. 風(fēng) B. 賦 C. 比 三、判斷題1. 《詩經(jīng)》六義是指風(fēng)、雅、頌、賦、比、興。A2. 《詩經(jīng)》里的“風(fēng)”有160國風(fēng)。B3.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A四、理解重點句子1. 寤寐思服(無論醒著或睡著都在思念)2.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想念啊,想念讓我翻來覆去不能入睡)3.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思念的戀人卻在水的那一邊)4.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我逆流而上去找尋她,道路卻是艱難又漫長)5.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我順流而下去追尋她,她卻好像在水中央的高地上)五、解釋加點字詞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形容女子文靜嫻雅。逑,匹配,配偶。)2. 白露未晞(晞,曬干)3. 道阻且躋(躋,上升,攀登)4. 道阻且右(右,迂回曲折)六、 問答題1. 何謂賦、比、興?結(jié)合《關(guān)雎》、《蒹葭》說明其運用。答:根據(jù)朱熹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薄氨日撸员宋锉却宋镆?。”“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2. “伊人”除了指戀人,還有什么其他含義?答:“伊人”出自《蒹葭》中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除了指戀人外,還可指代賢人,姚際恒《詩經(jīng)原始》:“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捌?、 論述題1. 仔細(xì)體會《關(guān)雎》和《蒹葭》,說說它們的相同之處?!〈穑憾加幸粋€理想的化身:“窈窕淑女”和“所謂伊人”?! 《加幸粋€追求的過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等等,“溯洄”“溯游”等等?! 《际惆l(fā)了不可得的惆悵和無奈。2. 以這兩首詩為例,歸納《詩經(jīng)》的藝術(shù)特點。 答:⑴景物描寫對主題的烘托作用。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不拘泥,富于變化。⑶語言準(zhǔn)確、優(yōu)美,富于形象性。雙聲、疊韻、疊字的運用,描摹細(xì)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較大的藝術(shù)效果。⑷章節(jié)重疊增強詩歌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國殤》一、 單項選擇題1. 我國古代第一個取得偉大成就的詩人是( A )。 A. 屈原 B. 陶淵明 C. 李白 D. 杜甫2. 屈原根據(jù)楚地民歌改造的獨特詩體,稱為( B )。 A. 賦 B. 楚辭 C. 樂府詩 D. 五言詩4. 屈原生活的時代是( D )。 A. 春秋前期 B. 春秋后期 C. 戰(zhàn)國前期 D. 戰(zhàn)國中后期5. 屈原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是( C )。 A. 現(xiàn)實主義 B. 自然主義 C. 浪漫主義 D. 寫實主義6.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 A )人。 A. 楚國 B. 秦國 C. 齊國 7. 《國殤》選自屈原的哪部作品( B )。 A. 《離騷》 B. 《九歌》 C. 《天問》 D.《九章》8. 屈原作品中用得最多的語氣詞是( A )。 A. 兮 B. 矣 C. 哉 9. 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 B ?。??!. 莊子 二、 判斷題1. “楚辭”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B2.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A3. “風(fēng)騷”是指《詩經(jīng)》和《離騷》。A4. “國殤”的詞義是指未成年而死的人。B三、 理解重點句子1. 身既死兮神以靈。(身體已經(jīng)死亡,精神化為神靈)2. 子魂魄兮為鬼雄。(您的魂魄也是鬼中的英雄)四、 解釋加點的詞語1. 操吳戈兮被犀甲。(操,手拿著。被,通“披”。)2. 凌余陣兮躐余行。(凌,侵犯。躐,踐踏)3.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4. 平原忽兮路超遠(yuǎn)。(忽,迅速。)5. 首身離兮心不懲。(懲,悔恨。) 五、 簡答題1. 何謂“國殤”?試概括本詩主題。答:“殤”本指未成年而夭折或在外而死的人,“國殤”是指為國犧牲的人。本詩主題:本詩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英勇拼殺、奮不顧身的壯烈戰(zhàn)斗場面,歌頌了他們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情操和犧牲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對他們的無限欽佩之情。2. 找出《國殤》詩中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句子。答:本詩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句子有:“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等等。六、 分析題1. 試分析《國殤》的語言特點。答:屈原根據(jù)楚國民歌創(chuàng)立的“楚辭”,在語言上突破了《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式,以六、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而且多用具有南方語言特色的語氣詞“兮”,這是其共有的特色。本詩的獨到之處,是將“兮”字放置在每句六個字的正中。這樣,實質(zhì)上便把原句劃分為兩個由三個字組成的結(jié)構(gòu)或短句。例如:“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實即“操吳戈,被犀甲,車錯轂,短兵接”,全詩通篇如此。這不僅使全詩語言形式整齊劃一,頗具美感;而且,那短促的節(jié)奏、鮮明的節(jié)拍,與全詩高昂激越的情緒、舍生忘死的愛國主義精神相配合,大大增加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2. 《國殤》敘議結(jié)合對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有何作用?答:本詩分兩段,第一段是記敘,大筆勾勒出了敵我懸殊的拼殺場面。面對著如云的來敵、飛墜的箭矢,將士們奮勇迎敵。詩行中可聞?wù)鹛斓臍⒙暋.?dāng)形勢突變、戰(zhàn)陣方亂之際,一輛主帥的戰(zhàn)車凸現(xiàn)而出,好像狂瀾中的砥柱,在埋輪系馬后又擂響戰(zhàn)鼓。極力渲染將士們的英勇無畏。第二段基本上是議論,用戰(zhàn)后的慘烈來突出將士們的英雄氣慨,雖敗猶榮,讓讀者無限欽佩和敬仰,體現(xiàn)了祭詞的特點?!赌吧仙!芬弧?單項選擇題1. “樂府”原本是音樂官署名,擴建于( C )。 A. 秦始皇時 B. 漢高祖時 C. 漢武帝時 D. 三國時期2. “樂府”由音樂官署名稱轉(zhuǎn)變?yōu)樵婓w名稱是在( D )。 A. 漢武帝時 B. 漢成帝時 C. 東漢 D. 魏晉以后3. 宋人郭茂倩編纂的、專門收錄樂府歌辭的總集是( B )。 A. 《文選》 B. 《樂府詩集》 C. 《玉臺新詠》 D. 《全唐詩》4. 《陌上桑》屬于樂府詩的( A )。 A. 相和歌辭 B. 郊廟歌辭 C. 鼓吹曲辭 D. 雜曲歌辭5. 從體裁上說,《陌上?!肥且皇祝?D )。A. 抒情詩 B. 寫景詩 C. 詠物詩 D. 敘事詩6. 樂府民歌繼承并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詩歌自《詩經(jīng)》以來的( B?。﹤鹘y(tǒng)?! . 現(xiàn)實主義 C. 寫實主義 7. 漢代樂府民歌句式多樣,打破了《詩經(jīng)》通常( A?。┭砸痪涞膫鹘y(tǒng)?!. 四 B. 三 C. 五 D. 七8. 《陌上?!分兴茉炝艘粋€美麗、機智、勇敢的女性形象( C?。?。 A. 劉蘭芝 B. 祝英臺 9. 下列作品中屬于漢代樂府詩的是( B ?。. 《短歌行》(對酒當(dāng)歌) B.《陌上?!罚ㄈ粘鰱|南隅) C.《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D.《將進(jìn)酒》二、 多項選擇題1. 下列哪些作品出自漢樂府民歌( A B?。!. 《陌上?!贰 . 《孔雀東南飛》 C. 《蒹葭》 D.《關(guān)雎》2. 《陌上?!分羞\用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 B C?。!. 寫實主義 B. 現(xiàn)實主義 三、 理解重點句子1.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耕者、鋤者回來后相互抱怨,只是因貪看羅敷的美貌而耽誤了勞作)2.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使君怎么這樣愚蠢!使君有自己的妻子,羅敷也有自己的丈夫)3. 坐中數(shù)千人,皆言夫婿殊。(在座的數(shù)千人,都夸贊夫婿優(yōu)秀出眾)四、 解釋加點的詞語1.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好,美麗)2.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但,只是,僅僅。坐,因為)3.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頗,略微)4.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謝,詢問,邀請。寧可,愿不愿,肯不肯)5.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上頭,前列)6. 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何用,憑什么。從,使……跟隨,領(lǐng)著)五、 簡答題1. 概述《陌上?!返闹饕獌?nèi)容和主題思想。答: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是敘述一位采桑姑娘遭到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使君”調(diào)戲,她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巧妙予以拒絕的故事。主題思想是贊頌以羅敷為代表的廣大勞動婦女的美麗、勤勞、堅貞和智慧,揭露以“使君”為代表的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好色,卑劣無恥。2. 怎樣理解《陌上桑》刻畫羅敷形象時使用的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手法?答:本詩在刻畫羅敷形象時,使用了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這集中體現(xiàn)在第一自然段。例如文中從“日出東南隅”到“紫綺為上襦”,從住處、姓名、勞動活動、使用器具、發(fā)式、飾物、衣衫等多個方面介紹和描摹羅敷此人,就是使用正面描寫的方法;自“行者見羅敷”至“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則采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從“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等不同人見到羅敷時情不自禁的行為舉止和心理活動,襯托出羅敷那非凡的美麗。此外,南來的“使君”也正是垂涎羅敷的美貌,才見色生意,引發(fā)了整個故事,這實質(zhì)也是一種深層烘托的手法。既節(jié)省了許多正面的鋪陳,又能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六、 分析題1. 分析秦羅敷的性格特征。答:詩中的女主人公秦羅敷,不僅美貌非凡,而且具有勤勞、堅貞、率直、聰慧等性格特征。 古詩十九首二首一、單項選擇題1. 《古詩十九首》以( B )為主。 B. 抒情詩 C. 詠史詩 2. 《古詩十九首》的高度藝術(shù)成就是( A?。┮呀?jīng)達(dá)到成熟階段的標(biāo)志?!. 五言詩 B. 四言詩 C. 七言詩 3. “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出自( A )?!. 《行行重行行》 B. 《回車駕言邁》 C.《陌上?!贰 .《國殤》4. “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 B )。 A. 賦 B. 比 C. 興 D. 風(fēng)二、理解重點句子1.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