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一篇:傷寒論讀書筆記 傷寒論》讀書筆記——請諸位斧正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衛(wèi)外不固,營衛(wèi)不調,衛(wèi)陽浮盛于外以抗邪,外邪襲表,正氣向外抗邪,—脈?。伙L寒外邪郁遏,束于肌表...
2024-11-18 22:48
【總結】傷寒:傷寒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傷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總稱。狹義傷寒,是之外感風寒,感而即發(fā)的疾病直中:病邪不經太陽初期及三陽階段,直接進入三陰經的一種發(fā)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較重胸脅苦滿:苦,用作動詞。即病人苦于胸脅滿悶不適譫語: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多聲音高亢合?。憾浕蚨洶Y狀同時出現者并病:一經癥狀未罷又出現另一經者,謂之并病壞?。褐敢蛘`治使病情惡化,難以用六
2025-08-05 02:37
【總結】.1、足以反映少陰病特點的脈證是()???????A、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B、心煩不眠,口燥咽痛,舌紅少苔???????C、精神萎靡,似睡非睡,脈
2025-03-25 07:15
【總結】第一篇:傷寒論序(原文+譯文) 《傷寒論》序 【原文】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y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
2024-11-04 00:24
【總結】《傷寒論導論》講座提綱第一講略說中醫(yī)的學習與研究一、樹立正確的認識(1)理論認識的重要性中醫(yī)是啼鳴的公雞歷屆畢業(yè)生的感受由中醫(yī)院一個奇怪制度的聯想老百姓眼里的中醫(yī)博士不讀經——問題的嚴重性中醫(yī)的真正水平在哪里(2)中醫(yī)理論是否滯后于臨床順理成章的問題——理論落后于臨床梁漱溟先
2025-01-04 01:58
【總結】康平本《傷寒論》康平本《傷寒論》傷寒卒病論集論曰。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y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病。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yǎng)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捽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哀乎趨世之士。又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栗
2025-08-05 05:17
【總結】傷寒卒病論 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y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病。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yǎng)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
2024-10-03 22:38
【總結】傷寒論學習與臨床應用呂英大醫(yī)精誠止于至善?師父:弟子自學醫(yī)以來,所閱之書既多,冥思苦想,反滋困惑愈繁,常有不進反退之感,甚慚,愧對師父耳提面命殷殷之期盼,以至懼見吾師作逃避之懦狀,愧甚愧甚!師父常謂“不放棄”,弟子特就平日最困惑處求教于吾師,
2025-05-26 02:39
【總結】 《傷寒論》研究進展 三、《傷寒論》方劑研究 總方:114方 有名無藥:2方(禹余糧丸、土瓜根方) 單味藥:4方兩味藥:8方 三味藥:23方四味藥:23方 五味藥:17方六味藥:8方 ...
2024-10-03 11:45
【總結】第一篇:傷寒論名詞解釋總結 風溫:溫病誤用辛溫發(fā)汗后的変證,與溫病不同。時瘛瘲:瘛:收縮,瘲:松弛。陣發(fā)性手足抽搐。若火熏之:像煙火熏過一樣,描述膚色晦暗。嗇嗇:畏怯貌,形容畏縮怕冷之狀。 陽浮而...
【總結】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中醫(yī)診病的方法,叫做四診,望聞問切。四診當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脈之診。望色、切脈,這個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觀查它的變異。人病了,必有反應,一個是從脈上,一個是從...
2024-10-03 16:28
【總結】第一篇:《傷寒論》學習心得(二) 《傷寒論》學習心得 (二)《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藥物劑量問題 根據上海中醫(yī)學院柯雪帆等人的研究成果,《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藥物劑量問題應該按1斤=25...
2024-11-18 22:24
【總結】發(fā)熱表癥邪在肌表營衛(wèi)不和翕翕發(fā)熱12調和營衛(wèi)桂枝湯頭痛發(fā)熱13時發(fā)熱自汗出54發(fā)熱汗出95寒邪束表頭痛發(fā)熱35發(fā)汗解表麻黃湯無汗發(fā)熱46表邪怫郁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23解肌發(fā)汗桂枝麻黃各半湯表邪未解形似瘧、一日再發(fā)25解肌疏邪桂枝二麻黃一湯表邪未解郁熱在里
2025-06-24 04:43
【總結】00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002.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003.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016.太陽病三日,已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80.陽明之
2025-08-05 00:20
【總結】經方《傷寒論》17方整理總結(轉載)經方之一,?許多名醫(yī)成名方---烏梅丸。烏梅丸中國國務學位委員醫(yī)學科學評議組成員,北京中醫(yī)學院教授任應秋的老師劉有余以善用烏梅丸治雜病蜚聲一時,任老在一旁待診時,曾見劉有余老師半日曾四次疏用烏梅丸,一用于肢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瀉,一用于吐逆。畢診后問難于老師,他說,凡陽衰于下,火盛于上,氣逆于中諸證都可以隨證施用。&
2025-06-28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