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聊城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論文 i 摘 要 貝多芬《 G 大調(diào)六首變奏曲》是他早期變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變奏曲短小精湛,創(chuàng)作手法獨特,在貝多芬變奏曲創(chuàng)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文章以貝多芬《 G 大調(diào)六首變奏曲》作為研究對象,從貝多芬及作品的簡介、曲式分析、音樂特征以及演奏技術(shù)等方面進行了音樂學(xué)分析。通過對作者貝多芬及作品簡介的描述能夠更深一步了解貝多芬和變奏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曲式分析中從曲式結(jié)構(gòu)、旋律、調(diào)式調(diào)性、和聲及節(jié)奏速度等方面進行了描述性分析,為音樂特征寫作奠定了基礎(chǔ);演奏技術(shù)分別從演奏速度、各變奏情感把握與銜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此提 高對作品的準(zhǔn)確理解,更好地服務(wù)于演奏。 關(guān)鍵詞: 貝多芬; G 大調(diào)變奏曲;音樂學(xué)分析 聊城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論文 ii Abstract Beethoven39。s G Major Six Variation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variations in his early works, this variation is short and the creative approach is vari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Beethoven39。s Variations. The object of this article is Beethoven39。s G Major Six Variations. Th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contains the introduction of Beethoven and his works, the musical analysis, the musical features and th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The great understanding of Beethoven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variations can be ge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eethoven an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s works. The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contains the musical structure, melody, modal tonality, harmony and rhythm of speed and other analysis make the basis of musical features. The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technology contains the speed of perform, the grasp and join of variations of the emotion. The function of these analysis are to raise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and then, to serve the play better. Keywords: Beethoven。 G Major Variations。 Musicological Analysis 聊城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論文 1 目 錄 前 言 .........................................................................................................1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1 (一)貝多芬 .........................................................................................1 (二)作品簡介 .....................................................................................2 二、 曲式 分析 ...........................................................................................3 (一)主題來源 .....................................................................................3 (二)曲式結(jié)構(gòu) .....................................................................................3 三、音樂特征 ...........................................................................................7 (一)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7 (二) 鮮明的節(jié)奏 ..................................................................................8 (三)豐富的情感 ..................................................................................9 四、演奏 技術(shù) 分析 ...................................................................................9 (一)演奏速度 ................................................................................... 10 (二)各變奏情感把握與銜接 ............................................................... 11 結(jié) 語 ...................................................................................................... 12 參考文獻 ................................................................................................ 13 致 謝 ...................................................................................................... 14聊城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論文 1 貝多芬《 G 大調(diào)六首變奏曲》音樂學(xué)分析 前 言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 的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樂史上有著的重要的地位,他的變奏曲創(chuàng)作在變奏曲的發(fā)展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 G 大調(diào)六首變奏曲》是貝多芬 1795 年以歌劇“美麗的磨坊女”中的二重唱“心中的歡樂已失去”為線索而創(chuàng)作的,這首變奏曲表現(xiàn)了貝多芬早期作品的一些創(chuàng)作特征,更能突出貝多芬早期變奏曲的特點。本文從作者及作品簡介、曲式分析、音樂特征、及演奏技術(shù)等方面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述,以此來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一 、作者及作品簡介 (一)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年),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 ① 他是集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為一身的一代大師,也是對音樂界有著非凡貢獻的偉人。 他一生之中創(chuàng)作了“ 9 部交響曲、 35 首鋼琴奏鳴曲、 10 部小提琴奏鳴曲、 16首弦樂四重奏、 1 部歌劇、 2 部彌撒、 1 部清唱劇與 3 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nèi)樂、藝術(shù)歌曲與舞曲?!?②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 E 大調(diào)第 3 交響曲《英雄》、 c 小調(diào)第 5 交響曲《命運》、 F 大調(diào)第 6 交響曲《田園》、 A 大調(diào)第 7 交響 曲、 d 小調(diào)第 9 交響曲《合唱》 (《歡樂頌》主旋律 )、序曲《愛格蒙 特》、《萊奧諾拉》、升 c 小調(diào)第 14 鋼琴奏 鳴曲《月光》、 F 大調(diào) ① 趙彩娟:《貝多芬早期鋼琴變奏曲 以作品 65, 70, 73為例研究》 [J],《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 2021( 06): 5。 ② 向平才:《貝多芬》 [M],中國社會出版社, 2021: 6。 聊城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論文 2 第 5 鋼琴奏鳴曲《春天》、 F 大調(diào)第 2 號浪漫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因此被尊稱為樂圣。 貝多芬自幼受家庭熏陶,很小就對音樂有著獨特的興趣,“他 8 歲就第一次公開登臺表演并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期間所接受學(xué)習(xí)的音樂教育一直是很雜亂沒有系統(tǒng)的。他 11 歲時師從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內(nèi)費學(xué)習(xí)音樂,這使貝多芬接觸了許多德國古典藝術(shù)優(yōu)秀范例,并為他以后通往創(chuàng)作德國民歌的道路奠定了基礎(chǔ)。 1819 年,貝多芬雙耳失聰,可是他依舊沒有放棄音樂創(chuàng)作。貝多芬 1827 年 3 月 26 日傍晚 5 點 45 分,逝世與維也納,享年 57 歲。” ① 貝多芬一生磨難頗多,但是苦難與艱難的生活并沒有打垮他,在孤獨并失聰?shù)那闆r下,他仍然堅持著對音樂的熱愛,創(chuàng)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shù)的巨作。在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他不斷地努力學(xué)習(xí)、發(fā)展創(chuàng)新,因而造就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音樂風(fēng)格特征,他不只對關(guān)注于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也對藝術(shù)歌曲給予了相當(dāng)程度的關(guān)注,并在藝術(shù)歌曲的領(lǐng)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一生給全人類帶來了無數(shù)的音樂經(jīng)典,為全人類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二)作曲簡介 1.《美麗的磨坊女》 “美麗的磨坊女”是 意大利作曲家 喬瓦尼帕伊謝洛創(chuàng)作的歌劇。 原唱段歌詞訴說愛情的煩惱, 敘述了磨坊學(xué)徒迷戀磨坊女的愛情悲劇?!?② 該歌劇故事緊湊,富有人性人物心理刻畫細(xì)膩,自然并富有韻律,充滿了浪漫主義細(xì)致敏銳的感覺。風(fēng)格具有抒情性、戲劇性。歌劇的旋律沒有太多的變化音,情緒歡快、明朗。 1790 年在維也納上演 ,并獲得一致好評。 2.《 G 大調(diào)六首變奏曲》 貝多芬《 G 大調(diào)六首變奏曲》創(chuàng)作于 1795 年 ,是貝多芬在看完歌劇“美麗的磨坊女”后創(chuàng)作出的, 貝多芬沒有拘泥于原歌詞,而是把曲子從原來的 F 大調(diào)移到了 G 大調(diào)。全曲基調(diào)抒情、明朗, 是貝多芬 變奏曲中廣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此變奏曲風(fēng)格精巧、細(xì)致、抒情、明朗。而每個變奏都有著不同的情感,極具有歌唱性,變奏段落的感情一致,銜接連貫自然,樂曲旋律靈動優(yōu)美。鮮明豐 ① 歐陽軍:《貝多芬的故事》 [J],《音樂生活》, 2021( 03): 3。 ② 趙彩娟:《貝多芬早期鋼琴變奏曲 以作品 65, 70, 73為例研究》 [J],《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 2021( 06): 24。 聊城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論文 3 富的的情感使這首樂曲有著獨特的風(fēng)格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