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深入課文,把課文讀活,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三、閱讀后——拓展延伸,提升內涵讀后活動是對語篇閱讀教學效果的檢查評估,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和運用。教師可以設計各種任務或者活動來內化語言,完成從知識汲取到能力發(fā)展的過渡。教師還應有意識地提煉課文的情感目標,體現(xiàn)英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發(fā)展技能,還要關注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領的理念。如:5B‘Unit3 Hobbies’,由于這篇課文的內容就是談論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沒有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來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在熟練掌握本課重點句型及助動詞do/does引導的一般疑問句以及肯定回答、否定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篇短文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也可讓學生敘述自己和家人的興趣愛好,并組合成一篇小短文‘My family’s hobbies’。對學生而言,不僅讓他們嘗試了英語寫作的樂趣,提升了他們的閱讀理解的能力,同時也為培養(yǎng)他們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引領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走向生活中語言的綜合運用。四、語篇教學須遵循的幾個原則整體性原則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都應當重視語篇整體教學的理念。語篇首先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出現(xiàn)的,不管是對話還是故事,它都有相對完整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目的和語意功能。因此,在教學中應把語篇的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對話教學中,正確使用好每篇對話的“引言”,處理好與正文之間的關系是上好對話教學的關鍵;故事教學中,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把詞組、句型、語法知識滲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整合性原則語篇的內容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但作為單元教學的一部分,它又與單詞教學(B部分),句型教學(C部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材間的聯(lián)系,語篇可結合字詞或句型,合理整合后再進行教學。除教學內容的整合外,根據每個語篇自身的特點,避免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可選取幾種教學方法,適當調整,進行有效整合,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性原則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語篇中包含一定的詞匯量和句型,也穿插著相應的語法知識,篇幅也相對較長,是與中學英語教學接軌的一個重要“鏈接”。因此,教師要有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確立為學生發(fā)展的目標,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對知識點和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延伸,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當然,語篇教學不僅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學生進入中學后,進一步學好英語的一個關鍵“階梯”。因此,教師處理語篇時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會使語篇的教學接近它所要達到的理想效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篇: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之我見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教學之我見教學隨筆語篇教學是指在具體語境中教學單詞和句型,主張把單詞融入句子中教學,從整體入手,展現(xiàn)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它是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高年級英語教學的難點之一。語篇整體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它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語篇整體教學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這四方面基礎訓練的過程。教師要從整體著眼設計練習,在學生掌握知識要點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語篇自始至終有一個完整的整體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并進一步理解、鞏固語篇。一、問題引路,整體理解語篇提問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運用提問,層層點撥,可從復習已知向新授未知自然過渡,引出主題。在語篇教學時,我們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逐步了解,同時,問題的提出和解答,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對問題思考解答的過程就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皢枴贝佟奥牎甭犱浺簦卮饐栴},這是我們較常用的語篇教學手段。教師根據語篇預先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聽錄音,再回答。這樣的過程可以進行多次,問題可以逐層深入,隨著問題,語篇也可以逐步展開。例如,第一層次的問題可以簡單些,設置些“who,where,when,what”的問題,接下來可以漸漸深入一些細節(jié)。這些問題要有針對性,能夠把整個語篇內容串聯(lián)起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由“聽錄音”入手學習,由一個個的問題串聯(lián)起整個語篇,學生在尋找答案、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語篇有了整體的了解,同時也得到了“聽”的技能訓練。整個學習過程鍛煉了學生快速敏捷的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進行信息和思想的溝通打好基礎?!皢枴贝佟白x”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也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志。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性閱讀能力,從閱讀中獲取信息,理解意義,實現(xiàn)思想的交流。我們在語篇教學時可以借用閱讀理解的形式,引導學生分幾個步驟閱讀,每個步驟都設計一些問題,檢測學生閱讀的情況。然后由問題引出語篇,進行展開練習。著名的小學英語特級教師沈峰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6《holidays》語篇時,就分了兩個步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尋找答案。Question 1:What holidays are they talking about?學生通過初次閱讀,給出答案:Christmas, 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Halloween, MidAutumn 2:How do they talk about holidays?這次,問題要求學生關注的是句子,要求學生關注人們是如何開展這些話題的。學生開始二次閱讀,邊讀邊劃,一會兒也給出了答案:What holiday es after Christmas? When’s Halloween? 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把課本上的語篇作為閱讀材料,在兩個問題的引導下,文章在學生面前由內容到句型逐步展開,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