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 瓦楞子 C. 烏賊骨 D. 延胡索 E. 白芷 30. 下列哪項不是代赭石的功效 A. 平肝潛陽 B. 涼血止血 C. 降逆止嘔 D. 降氣平喘 E. 重鎮(zhèn)安神 31. 既能潤肺化痰止咳,又殺蟲滅虱的藥物是 A. 榧子 B. 百倍 C. 貫眾 D. 鶴虱 E. 花椒 32. 功能甘淡滲泄,利水滲濕,兼能泄熱的藥物是 A. 茯苓 B. 車前子 C. 木通 D. 澤瀉 E. 冬瓜皮 33. 以上清肺,中以涼胃,下瀉腎火的藥物是 A. 黃柏 B. 梔子 C. 知母 D. 地骨皮 E. 生地黃 34. 首載山楂的本草文獻是 A. 《本草經(jīng)》 B. 《本草經(jīng)集注》 C. 《新修本草》 D. 《本草綱目》 E. 《食療本草》 35. 《本草經(jīng)》謂“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的藥物是 A. 郁金 B. 香附 C. 合歡皮 D. 玫瑰花 E. 綠萼梅 36. 《五十二病方》涉及藥物數(shù)目為 A. 360 種 B. 840 種 C. 730 種 D. 120 種 E. 240 種 37. 功能涼血散瘀止血的藥物是 A. 苧麻根 B. 黃芩 C. 白茅根 D. 槐花 E. 大薊 38. 既有瀉火涼血,活血祛瘀,又能清泄?jié)駸岬乃幬锸? A. 梔子 B. 丹皮 C. 紫草 D. 蒲黃 E. 大黃 39. 不論寒證 、 熱證,涼風抽搐均可選用的藥物是 A. 羚羊角 B. 地龍 C. 膽南星 D. 天麻 E. 蜈蚣 40. 下列哪味藥不是源于薔薇科植物 A. 地榆 B. 山楂 C. 綠萼梅 D. 玫瑰花 E. 荔枝核 41. 下列除哪項外都是舒肝理氣 、 和胃止痛藥 A. 八月札 B. 玫瑰花 C. 娑羅子 D. 甘松 E. 綠萼梅 42. 方劑學發(fā)展史上第一部從理論上詳細剖析方劑的專書是 A. 醫(yī)方集解 B. 金匱要略方論 C. 醫(yī)方考 D. 成文便讀 E. 古今名醫(yī)方論 43. 天臺烏藥散的組成藥物是 A. 烏藥 、 木香 、 青皮 、 小茴香 、 干姜 、 檳榔 、 川楝子 B. 烏藥 、 木香 、 青皮 、 小茴香 、 煨姜 、 檳榔 、 川楝子 4 C. 烏藥 、 木香 、 青皮 、 小茴香 、 炮姜 、 香附 、 川楝子 D. 烏藥 、 木香 、 青皮 、 小茴香 、 生姜 、 香附 、 川楝子 44. 由桑葉 、 杏仁 、 人參 、 石膏 、 甘草 、 胡麻仁 、 阿膠 、 麥門冬 、 枇杷葉組成的方劑是 A. 桑杏湯 B. 止嗽散 C. 補肺阿膠湯 D. 麥門冬湯 E. 清燥 救 肺湯 45. 溫經(jīng)湯與膠艾湯二方組成中相同的五味藥是 A. 川芎 、 干地黃 、 當歸 、 芍藥 、 艾葉 B. 川芎 、 干地黃 、 當歸 、 芍藥 、干姜 C. 川芎 、 甘草 、 人參 、 芍藥 、 阿膠 D. 桂枝 、 甘草 、 人參 、 芍藥 、阿膠 E. 川芎 、 甘草 、 當歸 、 芍藥 、 阿膠 46. 仙方活命飲與普濟消毒飲兩方均含有的藥物是 A. 貝母 B. 連翹 C. 金銀花 D. 陳皮 E. 乳香 47. 銀行 . 連翹 . 當歸三藥同用的方劑是 A. 仙方活命飲 B. 四妙通安湯 C. 五味消毒飲 D. 涼膈散 E. 以上都不是 48. 安宮 牛 黃丸的功用是 A. 清熱開竅,豁痰解毒 B. 清熱瀉火,開竅寧神 C. 清心解毒,開竅安神 D. 清熱開竅,熄風止痙 E. 以上都不是 49. 健脾丸的功用是 A.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B. 健脾和胃,消痞除滿 C. 健脾和胃,化食消痞 D. 健脾消痞,滲濕止瀉 E. 健脾消痞,化積除濕 50. 下述是對逍遙散配伍意義的分析,其中哪項是不妥當?shù)模? A. 柴胡疏肝解郁,當 歸 、 白芍養(yǎng)血柔肝 B. 白術(shù) 、 茯苓健脾祛濕 C. 薄荷助柴胡舒肝,兼散肝郁所生之熱 D. 煨生姜和胃止嘔 E. 炙甘草益氣和中,兼緩肝急 51. 外感風寒濕邪,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治宜選用 A. 麻黃湯 B. 荊防敗毒散 C. 九味羌活湯 D. 藿香正氣散 E. 羌活勝濕湯 52. 風邪犯肺,咳嗽咽癢,微有惡寒發(fā)熱,舌苔薄白者,治宜選用 A. 瀉白散 B. 桑菊飲 C. 杏蘇散 D. 止嗽散 E. 小青龍湯 53. 肝郁有熱,癥見心腹脅肋疼痛,時發(fā)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者,治宜選用 A. 逍遙散 B. 金鈴子散 C. 龍膽瀉肝湯 D. 左金丸 E. 一貫煎 54. 導赤散主治心經(jīng)有熱之癥。屬于下列何種情況者為宜? A. 氣火內(nèi)郁,暗耗陰血,虛熱上炎者 B. 氣郁化火,心火內(nèi)熾,循經(jīng)上炎者 C. 氣郁化火,煉液為痰,痰火內(nèi)擾者 D. 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腸,水虛火不 實者 E. 心火亢盛,煩熱譫語,口舌生瘡,邪實而正不虛者 55. 患者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頭昏脹痛,口渴心煩,胸悶泛惡,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象濡數(shù),治宜選用 A. 銀翹散 B. 藿 香正氣散 C. 黃連香薷飲 D. 新加香薷飲 E. 玉 樞 丹 5 56. 久病自汗 . 盜汗,病及肺腎,以陰虧為主而火熱不甚者,應(yīng)選用 A. 黃連阿膠湯 B. 當歸六黃湯 C. 知柏地黃丸 D. 麥味地黃丸 E. 清燥救肺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