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課關愛父母學會孝敬第一框養(yǎng)家的父母最辛苦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懂得養(yǎng)家的父母最辛苦。學會觀察父母平日的生活,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事先對家長的觀察、調查和課堂的討論,明白自己和同學是否只是享受被愛,卻不了解父母的情況,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學會體會父母的辛勞,培育感恩之情,不說
2024-12-29 06:35
【摘要】第一課社會生活注重規(guī)范第二框維護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規(guī)范(A)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懂得維護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規(guī)范,知道社會公德的含義及主要內容,以及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知道如何維護社會公德。培養(yǎng)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以及資料的收集,在課堂上展開對比、討
2024-12-28 08:33
【摘要】第四課第一框現代家庭的物質生活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現代家庭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狀況及原因,掌握家庭生活必備的一些基本技能。2、過程與方法:通過調查、交流、討論、競賽等多種形式,了解現代家庭物質生活的改善,體會科學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掌握現代居家生活必備的基本技能。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社會發(fā)展帶給家庭
2024-12-28 22:15
【摘要】桃源縣職業(yè)中專教師教案(教改實驗教案)2021年10月14日第6周星期五第1節(jié)課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課型新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認識
2024-12-28 22:14
【摘要】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方面: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懂得我國不僅現在,而且今后很長時期都將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理,懂得只有發(fā)展生產力,才能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主要矛盾。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捕捉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通過交流加深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理解,并通過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
2024-12-28 15:57
【摘要】1/7/2021第四課現代家庭健康文明1/7/2021從這些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1/7/2021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是我們生活上的一種追求?家庭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內容:飲食起居閑暇生活人際交往家庭的管理等1/7/2021第一框
2024-12-21 00:49
【摘要】?同為教師的黃海濤、黃芙蓉夫婦,今年7月1日從南京出發(fā),自費近200萬元,在沒有導游的情況下,自駕越野車開始環(huán)游世界。?他們計劃先用150天的時間,游玩國內31個城市,由上海返程后稍作休整,然后繼續(xù)轉戰(zhàn)國外,再用150天的時間,走訪30個國家,完成環(huán)歐亞大陸、北極的探險之旅,行程近12萬公里。?與他們一路同行的還有他們的女兒黃歆
2024-12-20 06:48
【摘要】第二課珍惜生命健康成長第一框生命來之不易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了解生病的誕生是一場奇跡,每個人都是第一名,但同時又是艱辛的。生命既屬于個人,也屬于家庭,屬于社會。任何人都要珍愛家庭,回饋社會。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生命誕生的奧秘、了解母親懷孕的體驗,課堂交流小組討論等學習過程,體會父母為自己生命誕生和健康成長
【摘要】第四課第二框教材分析————走科教興國之路一.教材分析:本框節(jié)主要分析科教興國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戰(zhàn)略決策,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兩個問題的講解:一是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性;二是如何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對于“科教興國戰(zhàn)略”這一主題,理論性比較強,在教學設計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
【摘要】第四課《交通安全牽系萬家》教學設計第一框交通是現代社會的命脈課前準備:1、準備1張上海交通地圖;2、了解自己經常乘坐的一條公交線路;3、了解上海軌道交通的狀況;4、分4組分別上網收集上海長途汽車站、上?;疖囌?、飛機場以及港口的綜合情況的資料。教學過程:導入:出示上海交通地圖師:
2024-12-29 06:34
【摘要】?有一位女士,她擁有一座房子,希望為這座房子招收租客,想住進這個房子的人很多,她進行了嚴格的篩選,最終選擇了一位勇敢強壯的入住者,經過了十個月的孕育,小房客在這個房間誕生了,女房東為此欣喜若狂。第二課生命來之不易?有一位女士,她擁有一座房子,希望為這座房子招收租客,想住進這個房子的人很多,她進行了嚴格的篩選,最終
2024-12-28 07:13
【摘要】第二節(jié)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分領域和層次。道德中的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社會公德作為社會公共生活中應遵守的行為準則,成為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今天,社會公德在維護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學們應當自覺培養(yǎng)公德意識,養(yǎng)成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行為習慣。一、社會公德及其特點社會公德可
【摘要】八年級思想品德《自覺愛護公共設施》教案上海市新農學校唐麗輝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公共設施是我們社會的公共財物,懂得愛護公共設施是愛護公物的表現,是尊重勞動成果的表現,也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社會實踐調查、檢索政府對大型公共設施的投入情況,以及課堂討論和課后拓展實踐活動,認識
【摘要】珍愛生命一、本課設計意圖1.本課教學目標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tài)道德觀出發(fā),啟發(fā)、引導學生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從小樹立一種嶄新的人生觀、自然觀,養(yǎng)成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思想意識、覺悟及相應的道德行為。幫助學生認識、悅納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進而珍惜人類所共同生存的環(huán)境。同時,要主動地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定
【摘要】第二課立足國情強國富民(三)第三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領會我國現階段的奮斗目標,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和歷史任務;知道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掌握在新的社會主義歷史時期艱苦奮斗精神的內涵和重要性。2、過程和方法:通過合作與探究性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