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價別人的個性品質 D 對別人和自己的評價較為穩(wěn)定 答案: C [45] 初中生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說明: A 意志行動的果斷性增強,但是行動的盲目性較大 B 意志對行為開始調節(jié) C 意志行動有一定的堅持性 D 意志行動中動機的社會性成分增加了 答案: A [46] 關于遺傳對心理發(fā)展的作用,常通過什么方法來探討? A 孟德爾法和高爾頓法 B 行為觀察法 C 皮亞杰法 D 質性分析法 答案: A [47]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由四個過程組成,即注意、保持、動作再現(xiàn)和: A 生成 B 動機 C 練習 D 實踐 答案: B [48] 在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質變期是: A 三年級 B 四年級 C 五年級 D 六年級 答案: B [49] 在品德不良轉化的第二個階段——轉變階段,避免反復的方法是: A 消除對立情緒 B 消除疑慮 C 引發(fā)歸屬的社會性需要 D 暫時離開就環(huán)境 答案: D [50] 哪個學派率先提出了要將人的一生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A 行為主義學派 B 精神分析學派 C 人本主義學派 D 認知學派 答案: B [51] 影響學習策略學習的外部條件是: A 原有知識背景 B 訓練方法 C 歸因 D 自我效能感 答案: B [1] 小學生知覺發(fā)展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 A 有意性、目的性發(fā)展緩慢 B 分析水平沒有發(fā)展,但是綜合水平提高了 C 分析水平提高了,綜合水平沒有發(fā)展 D 有意性、目的性明顯發(fā)展 答案: D [2] 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1220期間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性對羞怯、懷疑 B 主動性對內疚感 C 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D 勤奮感對自卑感 答案: C [3] 下列各項,不能說明學習測量的功能的是: A 指導功能 B 發(fā)展功能 C 學習功能 D 管理功能 答案: B [5] 最早對個別差異進行研究的是: A 華生 B 高爾頓 C 羅杰斯 D 孟德爾 答案: B [6] 霍爾主張: A 環(huán)境決定論 B 調和輪 C 辯證唯物論 D 遺傳決定論 答案: D [8] 性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 A 初一年級 B 初二年級 C 初三年級 D 高一年級 答案: B [10] 高中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各個維度的發(fā)展存在不平衡性,其中發(fā)展最快的是: A 流暢性 B 變通性 C 獨創(chuàng)性 D 整體性 答案: A [11] 從學習的效果劃分,遷移可分為: A 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B 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 C 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 D 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 答案: B [13] 幼兒記憶的主要特點: A 意義記憶較多 B 語詞記憶能力好 C 短時記憶容量與成人相當 D 以無意識記憶為主 答案: D [14] 影響學習策略學習的外部條件是: A 原有知識背景 B 訓練方法 C 歸因 D 自我效能感 答案: B [15] 探索性實驗是指: A 對研究的問題了解有限的條件下所進行的實驗 B 有明確假設和理論依據的條件下進行的實驗 C 不能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結果 D 是自變量只有一個的方法 答案: A [16] 下列不屬于教師人格特征的是: A 正確的動機 B 優(yōu)秀的智力 C 熱烈的情感 D 堅強的意志 答案: B [18] 嘗試錯誤說是誰提出來的: A 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納 答案: B [20] 斯金納的關于強化的學習理論觀點是: A 強調直接強化 B 強調自我強化 C 強調間接強化 D 強調替代強化 答案: A [21] 在觀察的精確性方面,小學幾年級明顯提高? A 二年級 B 四年級 C 三年級 D 五年級 答案: C [25] 高中階段是哪種情感發(fā)展的主要時期: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責任感 D 美感 答案: D [27] 幼兒詞匯發(fā)展的特點是: A 消極詞匯增加 B 積極詞匯增加 C 先掌握動詞 D 積極詞匯減少 答案: B [28] 關于問卷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只能個別施測 B 是調查法的一種 C 不需要嚴格設計 D 只能采用開放式答題的形式 答案: B [29] 教師了解學生的能力與哪兩種心理因素有關: A 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B 記憶力和表達能力 C 知覺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D 觀察力和注意分配能力 答案: D [2] 下列描述屬于“膽汁質”型的是: A 善于計劃 B 好勝心強,好表現(xiàn) C 自我約束能力強 D 喜歡深思 答案: B [13] 嬰兒內源性的笑是: A 一種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B 一種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 C 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活動的不穩(wěn)定有關 D 是有意識的笑 答案: C [16]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經常充當家長的角色,這反映了教師在扮演: A 代理的角色 B 教書的角色 C 育人的角色 D 管理的角色 答案: A [17] 根據信息加工的觀點,學習策略可以分為三類: A 復述策略、分類策略和組織策略 B 分類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C 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D 復述策略、分類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答案: C [23] 關于橫斷研究的設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需要反復對研究對象進行測量 B 被試會逐漸減少 C 節(jié)省時間,人力 D 能系統(tǒng)的了解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 答案: C [27] 加涅將認知領域的程序性知識分為兩類,即認知策略和: A 命題網絡 B 智慧技能 C 言語信息 D 動作技能 答案: B [30]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學習的過程是: A 條件反射 B 試誤 C 形成認知結構 D 頓悟 答案: D [5] 陳述性知識同化的條件是: A 漸進分化 B 能學、該學、愿學 C 不斷深入 D 并列學習 答案: B [20] 關于教師的教育機智,下列說發(fā)正確的是: A 靈活多樣與隨機應變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xiàn) B 循循善誘不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xiàn) C 教師的教育機智是天生的 D 實事求是不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xiàn) 答案: A [21] 陳述性知識是: A 用來回答“是什么”的問題 B 輸入輸出上看是活動的 C 用來回答“怎么辦”的問題 D 提取速度快 答案: A [27] 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屬于: A 理論型 B 實踐型 C 經驗型 D 探索型 答案: A [12] 自我強化: A 來自于外界 B 依賴于自我評價 C 需要榜樣 D 是間接的 答案: B [14] 根據皮亞杰的觀點,27歲的兒童處于: A 感知運動階段 B 前運算階段 C 具體運算階段 D 形式運算階段 答案: B [15] 關于教師的教育機智,下列說發(fā)正確的是: A 靈活多樣與隨機應變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xiàn) B 循循善誘不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xiàn) C 教師的教育機智是天生的 D 實事求是不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現(xiàn) 答案: A [5] 初中生推理發(fā)展的特點是: A 運用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 B 運用邏輯法則的能力在逐漸提高 C 演繹推理能力發(fā)展水平較高 D 選言推理的發(fā)展水平較低 答案: B [11] 觀察學習說是誰提出來的: A 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 弗洛伊德 D 班杜拉 答案: D [15] 動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條件包括動作概念的掌握、示范、反饋和 A 練習過程中要有間歇 B 原有的知識水平較高 C 持續(xù)不斷的練習 D 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 答案: A [19] 否定“現(xiàn)實的我”,過高評價“理想的我”屬于: A 自我矛盾型 B 自我否定型 C 自我擴張型 D 自我萎縮型 答案: B [24] 下列描述中屬于科爾伯格提出的道德發(fā)展習俗水平的是: A 服從與懲罰的取向階段 B 好孩子的取向階段 C 樸素的利己主義取向階段 D 社會契約的取向階段 答案: B [26] 個體的實踐活動是心理發(fā)展: A 內部矛盾產生的基礎 B 主要動力 C 最終目標 D 重要環(huán)節(jié) 答案: A [13] 68歲的兒童,角色采擇的發(fā)展處于哪個階段? 得分: 1分 答: A A 社會信息角色采擇 B 自我反省角色采擇 C 相互性角色采擇 D 社會和習俗系統(tǒng)的角色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