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單元:書信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王維一、書信的知識:?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1、其名有:書、箋[jiān]、狀等。?2、分類:?一類敘寫生活瑣事,往來應酬。一般是短函。?一類涉及政治社會、學術思想等。書信3、書信的特點:?(1)內容廣泛。
2024-12-09 14:10
【摘要】畫家的王維詩人的王維詩佛的王維誰可以介紹一下王維?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省祁縣),遷居蒲州(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王維多才多藝,是著名的畫家,還兼通音樂
2024-12-09 14:09
【摘要】9、《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導學案(高二16-20班)(教師版)主編人:伍雪玲審核人:莫文英終審人:饒志青使用年級:高二實驗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讀懂課文,理解文句,積累文言詞語。過程與方法:賞析景物描寫,品味本文“文中有詩,文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風格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
2024-12-09 11:29
【摘要】點明地點:終南山【裴迪】王維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輞川別業(yè)的????!疚膶W常識】唐代對未中進士者統(tǒng)稱“秀才”。“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信題多為“報……書”“答……書”“與……書”“寄……書”等,例如《報任安書》(司馬遷)終南山,又
【摘要】第一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 一、詞類活用 活用類型 課文例句 解釋名作動 與山僧飯訖而去 吃飯。名作狀 北涉玄灞 向北。夜登華...
2024-10-24 23:22
【摘要】第一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下列語句不是全稱命題的是()A.任何一個實數(shù)乘以零都等于零B.自然數(shù)都是正整數(shù)C.高二·一班絕大多數(shù)同學是團員D.每一個向量都有大小[答案]C[解析]“高二·一班絕大多數(shù)同學是團員”是存在性命題.2.下列命題為存在性命
2024-12-28 02:45
【摘要】第三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函數(shù)f(x)=1x3+2x+1的導數(shù)是()A.1?x3+2x+1?2B.3x2+2?x3+2x+1?2C.-3x2-2?x3+2x+1?2D.-3x2?x3+2x+1?2[答案]C[解析]f′(x)=-?x
2024-12-27 20:55
【摘要】第三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2021~2021學年度濟寧任城一中高二期中測試)若復數(shù)2+ai1-i(a∈R,i是虛數(shù)單位)是純虛數(shù),則a的值為()A.-2C.1D.-1[答案]B[解析]2+ai1-i=?2+ai??1+i??1-i??1+i?=?2-
2024-12-27 20:53
【摘要】第三章第1課時一、選擇題1.|(3+2i)-(4-i)|等于()A.58B.10C.2D.-1+3i[答案]B[解析]原式=|-1+3i|=?-1?2+32=10.2.復數(shù)(1-i)-(2+i)+3i等于()A.-1+iB.
【摘要】第一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2021·湖南文)設命題p:?x∈R,x2+10,則綈p為()A.?x0∈R,x20+10B.?x0∈R,x20+1≤0C.?x0∈R,x20+10D.?x∈R,x2+1≤0[答案]B[解
【摘要】第二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P(x0,y0)是拋物線y2=2px(p≠0)上任一點,則P到焦點的距離是()A.|x0-p2|B.|x0+p2|C.|x0-p|D.|x0+p|[答案]B[解析]利用P到焦點的距離等于到準線的距離,當p0時,p到準線的距離為d=
【摘要】第二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橢圓6x2+y2=6的長軸的端點坐標是()A.(-1,0),(1,0)B.(-6,0),(6,0)C.(-6,0),(6,0)D.(0,-6),(0,6)[答案]D[解析]∵橢圓的焦點在y軸上,且a2=6,∴長軸的兩個端點坐標
【摘要】第三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A.導數(shù)為零的點一定是極值點B.如果在x0附近的左側f′(x)0,右側f′(x)0,右側f′(x)0,那么,f(x0)是極小值
【摘要】第二章第1課時一、選擇題1.關于合情推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歸納推理是一般到一般的推理B.類比推理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C.類比推理的結論一定是正確的D.歸納推理的結論不一定成立[答案]D[解析]歸納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其結論不一定正確.2.觀察下列各式:
【摘要】第二章第2課時一、選擇題1.反證法是()A.從結論的反面出發(fā),推出矛盾的證法B.對其否命題的證明C.對其逆命題的證明D.分析法的證明方法[答案]A[解析]反證法是先否定結論,在此基礎上,運用演繹推理,導出矛盾,從而肯定結論的真實性.2.(2021~2021學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