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rall raise the level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civil service, and thus to improve the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civil servants.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關 鍵 詞 : 公共服務動機 ; 公務員 ; 個人績效 II ABSTRACT In the 1980s,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strives to get rid of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improve government efficiency, which led to the concern of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performance. For my country,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a new concept of government and a reform of the new government functions,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operation mode. It is not only fundamentally changing our country’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ut also a challenge for the reposition 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s. The Chinese governing idea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ivil require establishing a publicoriented government, to improve public service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ivil servants is important for looking for ways to improve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motivation is a personal performance driver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has deepened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In China, whether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of civil servants? Is there an impact of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two? This study chooses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China39。 ( 2)強化對鄉(xiāng) 鎮(zhèn)政府公務員公共服務動機的控制,將會顯著提高鄉(xiāng)鎮(zhèn)政府管理者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有助于提高公務員的業(yè)務水平,減小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務員辦公的失誤率,促進業(yè)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資料分析方法主要采用 SPSS 中的相關分析法與回歸分析法來進行 。那么在中國情境下,公共服務動 機與公務員的個人績效是否存在相關性?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 本研究以我國西部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政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探討以及統(tǒng)計調查等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公務員的公共 服務動機對其個人績效的作用效果。對公務員績效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對尋找提高公務員績效的途徑有重要意義 。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d Individual Civil Servants Performanc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Township Leaders’ Perception in Ankang Citiy 公共服務動機與公務員個人績效:基于安康市鄉(xiāng)鎮(zhèn)領導感知的實證研究 姓名 : 宦天雯 院系: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 摘 要 I 摘 要 20 世紀 70 年代 末 “新公共管理運動 ”興起 ,引 發(fā)了世界各國政府對績效的關注。中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治國理念要求政府公務員樹立以公眾為導向、提高公共服務績效。 在以往研究中,有學者認為動機是個人績效驅動因素, 公共服務動機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PSM)的提出與發(fā)展深化了動機理論。 研究樣本主要來自我國陜西省安康市并經(jīng)立意抽樣法確定漢濱區(qū) 44 個鄉(xiāng)鎮(zhèn)政府以及另外三個縣的所有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共計 105 個鄉(xiāng)鎮(zhèn)辦的 661 位鄉(xiāng)鎮(zhèn)政府領導干部,總計回收有效問卷 636 份。 本研究的實證分析結果在公務員個人績效方面存在以下三點發(fā)現(xiàn): ( 1)強化對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務員公共服務動機的控制,將會顯著提高鄉(xiāng)鎮(zhèn)政府管理者的個人技能水平,有助于提高公務員的辦公技能與效率,促進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務員自身素質與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 ( 3)強化對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務員公共服務動機的控制,將會顯著提高鄉(xiāng)鎮(zhèn)政府管理者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公務員面對突發(fā)情況與障礙時的心理素質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鄉(xiāng)鎮(zhèn)政府公務員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 。s western region as the object.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ies and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f civil servants and their personal performance effects in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The study samples, the 661 township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at all, were mainly from China39。 Civil service。在所采取的一系列極富戰(zhàn)略意義的改革中,建設服務型政府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求政府樹立以公眾為導向、以提高效率和效能為原則的服務理念。 二十一世紀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資源自是有限,而人力資源的匱乏性更是凸顯無疑,勞動力只會涌向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組織。如此看來,動機理論很大程度上與市場運轉的實際情況相吻合,也正因為如此,動機理論在組織理論中贏得了一席重要之地。 現(xiàn)有的理性選擇理論在公共部門的適用性值得商榷。弗雷德里克森和哈特 (Frederickson amp。如此一來,建構在商業(yè)組織基礎上的理性選擇理論,不僅在理論上的正確性受到質疑,而且其在公共部門中的適用性 也需重新審視了。 在現(xiàn)代公共管理中,傳統(tǒng)公共行政的價值觀,如安全、公平和平等,被經(jīng)濟、效率和效益這樣的價值觀所替代。我國在公共部門人員動機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也比較簡單。 其次 ,為提高 鄉(xiāng)鎮(zhèn)政府領導 的 個人績效 ,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在研究二者關系的基礎上,對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建議,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fā)揮 公務員 的潛能,能夠在實踐上指導公務員 做好 各項 工作。就公共服務動機與公務員個人績效之間的關系來看,通過 激勵因素、工作職責因素和組織因素提升公務員自身的服務動機,以 提升 公務員個人 績效 是 政府 績效管理控制 的目標 。論文以 安康 市 領導感知的實證研究 為例 , 研究 公共服務動機與公務員個人績效 之間的關系。 1) 構 思與討論本研究問題; 2)回顧與綜述相關研究文獻; 3) 發(fā)展與修正研究問題; 4) 討論與確定研究變量; 5) 建立完整的研究模型; 6) 具體構建研究假設; 7) 借鑒研究問卷; 8) 利用統(tǒng)計軟件處理問卷數(shù)據(jù); 9) 實證結果解釋與討論; 10) 研究結論與建議 ; 11) 撰 寫論文。文獻探討方面,主要是查詢與綜述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明晰與本研究問題相關的理論發(fā)展情況和脈絡,從而為本研究的理論框架構建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 論文框架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各章框架結構編排如下: 第一章 闡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目的,進而提出了研究問題以及研究方法,并就這一問題的研究給出了預期的目標。 第三章 給出了本研究的研究設計,主要包括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的描述,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變量測量與確定以及研究分析方法。 1 緒論 3 第五章 對本研究進行了總結,包括研究結論與研究發(fā)現(xiàn),對公務員個人績效理論和實踐意義,以及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公共服務動機研究的倡導者主張,人們從事公共服務具有非自利動機,并且這種動機在公共部門比在私營部門更為普遍。當前,公共服務動機的測量共有三種 途徑,分別為報酬偏好比較、公共服務動機問卷和公共服務行為研究。它是外來語,盡管冠有“公共服務 一詞,但它是一種個人動機,所指代的是個人層次的,而非任何組織、集團或部門的動機。 ( 1) 國外學者有關公共服務動機定義和特征的研究 公共服務動機概念首先由美國學者佩里和懷斯在 1990 年發(fā)表的論文中正式提出,最早提出公共服務動機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SM)的概念卻是瑞尼。盡管對公共服務動機有大致共同的核心認識,但由于公共服務動機本身是一個內在的心理過程,是一個多維度、難于捉摸的抽象概念,學者對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其實公共服務動機概念最初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探討動機的指標上,并傾向于通過比較公私部門雇員的報酬偏好來測量公共服務動機。 [2]盡管類似問題在公共組織研究中不斷被提起,但在佩里 (Perry,1996)之前這些研究還談不上系統(tǒng),遠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他們認為公共服務動機包括理性動機、規(guī)范動機和情感動機三種類型。 [3]通過實證研究,佩里得出了公共服務動機四維度結構模式:公共政策的吸引、公共利益承諾、同情心、自我犧牲精神。對公共部門員工而言,激勵主要來自于內部獎賞而不是外部獎賞。外部獎賞則來自他人或外界環(huán)境對行為者外在需求的滿足,如穩(wěn) 定的工作、高工資、工作時間短等外在需求的滿足。但有批評者認為理性動機是追求個人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應納入公共服務動機的范疇中。因此,范登畢等人主張采取包容性的定義,把公共服務動機界定為“信念、價值和態(tài)度”,這些信念、價值和態(tài)度“超越了個人自利和組織利益,關注更大政治實體的利益,并通過公共互動,激勵個人采取有目的的行為”。弗雷德里克森和哈特最初把它理解為一種“仁慈的愛國主義”。 [7]理查德斯蒂爾曼二世給公共服務動機定義為,為一個社區(qū)、一個州、一個國家,甚至全人類利益服務的一般利他性 動機。 [8] 就學者們對公共服務動機的理解,布魯爾和塞爾登 (Breweramp。兩個前提假設試圖分別從不同的層面揭示出公共服務的含義??梢哉f我國學者還游離在公共服務動機研究領域之外,切入相關主題還更多的是從倫理學角度,缺乏實證層面的分析和研究。 [10]葉先寶等 (20xx)認為 ,公共服務動機是一種普遍服務于大眾、國家或人類的共同利益的利他動機,強調價值、教育和參與,而不僅僅是效率、經(jīng)濟和專業(yè)化管理,它是界定公共服務文化的基礎,是公務員增進價值和工作參與的平臺,對于推進民主國家具有潛在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她將公共服務動機的特點概括為: 1) 利他性而非自我性,這是公共服 務動機最突出的特點,個體將公眾利益置于首位,在自我利益與公眾利益沖突時,可以無私地犧牲個人利益。3) 人本位而非官本位,公共服務動機體現(xiàn)的國家社會價值觀是以“民”定位,是一切以人為本,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讓一切社會資源的取舍不再服從于權力的控制。第一種途徑是基于公共服務動機的內在動機特 征,對公私部門雇員的報酬偏好進行比較,間接地測量公共服務動機。第三種途徑是通過研究公共服務行為(或親社會行為)來間接地測量。此途徑是種間接測量,以個人對于報酬的評價為焦點,代替對需求的直接測量。譬如,饑餓的人希望得到食物來果腹。 在報酬偏好比較途徑的研究中,瑞尼采取的方法是直接向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中層管理者詢問其對于“從事有意義公共服務”的偏好。 [13]魏特默在 1991 年的論文中亦采取報酬偏好途徑,發(fā)現(xiàn)公共組織和混合性組織的管理者更偏好幫助他人和參與社群服務,而私人組織的管理者更偏好高薪酬、地位和聲望。他們主張公共服務動機具有雙重性質,不僅認為公共服務動機 與內在報酬正相關,而且強調公共服務動機與外在報酬負相關??唆斶d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指出,公共部門的雇員具有較高的內在報酬偏好,在外在報酬偏好方面某些項目低于私營部門雇員,而有些項目沒有顯著的區(qū)別。[15]休斯頓運用同樣的調查數(shù) 據(jù)來分析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雇員的報酬偏好,得出的結2 文獻探討與假設構建 7 論是公共部門的雇員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