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樣分解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義。(2)理解并能按照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力.(3)通過運用DIS實驗系統(tǒng)探究力的分解規(guī)律,學會應(yīng)用新的信息采集和處理方式。2.過程和方法:[來源:](1)通過運用DIS實驗系統(tǒng)探究力的分解規(guī)律的過程,感悟力的分解是一等效替代的方法。
2025-01-23 02:34
【摘要】x2三角形定則三角形定則與平行四邊形定則實質(zhì)一樣CAB把兩個矢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定則x1x合矢量分矢量另一分矢量力的分解實例一、力的分解(三角架).avi實例二、力的分解(二繩掛物).swf實例一動畫解析、力的分解(三角架
2025-01-21 10:15
【摘要】1、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一、復(fù)習引入:力可以合成,是否也可以分解呢?力的效果?F1F2F3如果只拉F2,或者F3,實際生活中那又會怎么樣呢?F1F2F3二、力的分解方法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也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2.力的分解的一
2025-01-21 00:04
【摘要】高中物理·必修1·滬科版第4章怎樣求合力與分力學案3怎樣分解力312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理解力的分解原則,會正確分解一個力,并會用作圖法和計算法求分力.會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一、力的分解1.逆運算平行四邊形2.
2025-01-20 12:50
【摘要】第3課時摩擦力,正確的是()A.相對運動的兩物體間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C.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運動方向相反D.相對靜止的兩個物體之間,也可能有摩擦力的相互作用解析: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接觸且有彈力的相互作用,接觸面
2025-01-31 12:31
【摘要】第2課時彈力,如圖3-2-13所示,下列關(guān)于足球與墻壁作用時墻壁給足球的彈力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圖3-2-13A.沿v1的方向B.沿v2的方向C.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D.沿垂直于墻壁斜向左上方的方向答案:D2.關(guān)于
【摘要】第2課時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A.蝸牛:mm/sB.炮彈:1000m/sC.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最小速度:km/sD.火車:360km/s答案:C2.2021年7月16日,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16日已從浙江舟山某軍港啟航,于7月30日抵達亞丁灣、索馬里海域,
2025-01-31 23:03
【摘要】第一章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第1課時走近運動,如圖1-1-15所示,圖1-1-15在這首詩當中,詩人藝術(shù)性地表達了他對運動相對性的理解.關(guān)于詩中所描述的運動及參考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飛花”是以運動的船為參考系的B.“飛花”是以兩岸的榆樹為參
【摘要】第3課時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續(x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般講平均速度時,必須講清是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B.對于勻速直線運動,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無關(guān)C.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精確描述變速運動D.瞬時速度是某時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時速度才可以精確描述變速運動解析:物
2025-01-31 16:44
【摘要】第4課時怎樣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加速度越大的物體,速度就一定大B.加速度越大的物體,速度變化得就越多C.加速度保持不變的物體(a≠0),速度也保持不變D.加速度保持不變的物體(a≠0),速度一定發(fā)生變化答案:D2.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為3m/s2
【摘要】第5課時超重與失重,不過現(xiàn)已墜毀于太平洋.已知在這座空間站中所有物體都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則在其中可以完成下列哪個實驗()圖5-5-5A.用天平稱量物體質(zhì)量B.做托里拆利實驗C.驗證阿基米德定律D.用兩個彈簧測力計驗證牛頓第三定律答案:D2.下列哪
【摘要】第4課時分析物體的受力3-4-13所示,“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shù)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的結(jié)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稀世之寶,飛奔的駿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穩(wěn)穩(wěn)地踏在飛燕上,是因為()A.馬跑得快的緣故B.馬蹄大的緣故C.馬的重心在飛燕上D.馬的重心位
【摘要】第3課時牛頓第二定律,正確的是()A.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B.物體所受合力不為零時,其速度不可能為零C.物體所受合力不為零,則其加速度一定不為零D.物體所受合力變小時,物體一定作減速運動解析: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
【摘要】第3課時共點力的平衡及其應(yīng)用4-3-12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腳架上固定著一質(zhì)量為m的照相機,三腳架的三根輕質(zhì)支架等長,與豎直方向均成30°角,則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壓力大小為()C.36mg39mg解析:3Fco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