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中心論點提出來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使用什么論證方法?讀課文,思考討論下列問題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知道,但不告訴你!天時而環(huán)攻之地利不如舉例證明論點一:天時不如地利攻城守方攻方
2025-01-21 20:23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目的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2.順暢朗讀、背誦課文。3.積累文言詞匯。4..初步理解“天時、地利、人和”的含義。?重點:(1)順暢朗讀、背誦課文。(2)積累文言詞匯(郭、域、委、去、兵革、親戚、畔、池等實詞)。?(3)重要句子(排比句)的理解
2024-09-26 01:02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設計設計者:蔡莊初中艾玉雙[教學目標]1、復習逐層論證的寫法;2、體會在敘述和議論中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教學重點]1、對“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2、復習逐層論證的寫法。
2025-01-22 20:32
【摘要】編號: 時間:2021年x月x日 海納百川 頁碼:第8頁共8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
2025-04-05 22:03
【摘要】康成中學張敏?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在山東鄒縣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翱酌稀辈⒎Q。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有《孟子》(現存七篇)一書傳世?!睹献?/span>
2025-02-10 12:00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孟子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
2025-01-12 06:26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級語文下冊◆孟子:(約前372-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被推尊為“亞圣”?!簟睹献印肥且徊坑涗浢献友孕械娜寮医浀渲髦弧,F存七篇。◆主張:孟子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民貴君輕
2025-01-22 01:38
2025-02-02 06:54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課稿一、教材簡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九年級語文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雖然文章短小,但論證嚴謹,思想深厚,本單元的讀書方法正是要求學生學會“咀嚼”、“品味”。本文論述“人和”是決議戰(zhàn)爭輸贏的癥結,觀點精辟,是影響深遠的名篇。文章開始就鮮明地提出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論述的目的,并非是探討戰(zhàn)爭奪勝的癥結,而是論述“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
2025-06-12 13:02
【摘要】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圣”之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
2025-02-10 04:35
【摘要】《孟子兩章》同步訓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練習班級姓名: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2025-01-18 17:17
【摘要】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釋、翻譯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城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fā)揚者,有“亞圣”之稱。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
2024-10-21 01:23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炭步鎮(zhèn)二中謝金蘭學習目標?反復誦讀、背誦。?理解詞句,把握文意。?理解“人和”的含義。孟子簡介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儒家大師,被尊稱為“亞圣”。他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與孔子合稱“孔孟”。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古今異義詞及詞性活用等現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3.背誦短文,積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標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2.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品味對比、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德育目標
2025-06-04 01:14
【摘要】《孟子》兩章孟子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
2025-01-18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