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四書:《論語》《大學》《孟子》《中庸》。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詞語鏈接?疏通文意,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了解大同社會的實質(zhì)。?學習本文排比,對偶的表達效果。?能背誦并默寫課文。
2025-01-26 12:59
【摘要】大道之行也——《禮記》閱讀課文作品簡介“四書五經(jīng)”: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編纂,主要內(nèi)容是輯錄秦
2024-09-25 21:56
【摘要】————《禮記》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1天下為公wéi2選賢與能jǔ3講信和睦m(xù)ù4矜
2025-01-09 19:04
【摘要】大道之行也《禮記》教學目標1、背誦課文2、把握文言文重要字詞,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3、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給下列劃線字注音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矜、寡、孤
2025-01-26 11:50
【摘要】大道之行也《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2024-08-28 20:32
【摘要】————《禮記》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理想中的“大同
2025-01-09 23:14
【摘要】《禮記》大道之行也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鬃樱ㄇ?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中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人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選賢與能男有分,
2025-01-22 01:00
【摘要】《禮記》四書:《論語》《大學》《孟子》《中庸》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禮記》,除有關我國古代社會情況和各種禮節(jié)制度的記述外,還包括了孔子及其門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2025-02-09 15:01
【摘要】24*大道之行也字詞盤點作家作品寫作背景主題思想課文結(jié)構(gòu)課文全解1.讀生字天下為.公(wéi)選賢與.能(jǔ)講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貨惡.其棄于地也(w
2024-07-31 15:20
2024-07-31 15:22
【摘要】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clq《大道之行》——《禮記》《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選自《禮記?禮運》,該書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
2025-06-29 07:52
【摘要】《禮記》簡介:《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禮記》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除有關我國古代社會情況和各種禮節(jié)制度的記述外,還包括了孔子及其門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禮記》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義道德教科書。是孔子以
2025-06-29 07:51
【摘要】大道之行也《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全書除有關我國古代社會情況和各種禮節(jié)制度的記述外,還包括了孔子及其門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抖Y記》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義道德教科書。是孔子以后戰(zhàn)國至秦漢之間儒家的作品,全書保存了先秦時代的重要史料。
2025-06-29 13:50
【摘要】精品資源《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抓住“天下為公”這個關鍵詞理清課文的層次,2、理解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學重點、難點:1、積累文言詞語。2、進一步鞏固文言文的翻譯。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美好的生活誰都想過,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就有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gòu)想,并給它定名為“大同”?,F(xiàn)代社會也有很多人憧憬著“大
2025-06-29 00:53
【摘要】《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1 1、知識與技能:⑴翻譯并背誦課文;⑵掌握相關文言詞。 ?。?、過程與方法:以誦讀為主,結(jié)合討論,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好。 3、情感與價值觀:了...
2024-12-06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