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教學目的】:一.知識目標;、分解,理解運動合成和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也可能是曲線運動。二.能力目標——簡單問題與復雜問題的辨證關系;、求異思維的能力?!窘虒W重點、難點分析】:,滲透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節(jié)核心內容;;動概念的理解是本節(jié)的
2025-02-11 05:22
【摘要】第四節(jié)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坐標和坐標的變化量1、坐標用來表示位置或時刻2、坐標的變化量用來表示位移或時間思考導學:1、生活中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請舉例說明。如何比較呢?分析討論: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初位置/m經過時間/s末位置/mΔ
2025-01-20 23:44
【摘要】運動的描述測試題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命題人班級姓名一、選擇題:(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選錯的得
2025-02-02 07:17
【摘要】課題力的等效和替代從容說課先從科學的角度讓學生理解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區(qū)別,讓學生從科學的表示法表示一個力。進而從生活的等效的概念以及歷史史實讓學生理解等效與替代的概念;繼而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關系,為下一節(jié)明確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打好基礎.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力的圖示法,區(qū)別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2)
2025-01-23 01:38
【摘要】力學單位制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單位制,什么是基本單位,什么是導出單位;2、知道力學中的三個基本單位。二、能力目標:[來源:Z+xx+m]培養(yǎng)學生在計算中采用國際單位,從而使運算過程的書寫簡化;三、德育目標:
2025-02-10 21:40
【摘要】速度、轉速、加速度測量速度測量速度測量線速度測量(m/s,km/h)角速度測量(rad/s)轉速測量(轉/分)2n???Rotaryspeed:revolutionsperminute(.),nAngularVelocity:ωLinearVelocity:
2025-06-17 12:06
2024-08-27 14:12
【摘要】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教學目標,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qū)別。,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義。、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二、
2025-02-11 03:17
【摘要】第三節(jié)速度和加速度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物體運動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義,會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認識各種儀表中的速度。3.理解瞬時速度的意義。4.能區(qū)別質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6.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2025-02-10 20:02
【摘要】認識運動一、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來源:學科網]1.認識建立質點模型的意義和方法能根據具體情況將物體簡化為質點,知道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知道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3.通過實例理解參考系,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及運動的關系,會用坐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
2025-01-23 01:39
【摘要】第3節(jié)速度和加速度初始位置(m)經過時間(s)末了位置(m)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020100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010100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500
2025-01-20 22:52
【摘要】說課————加速度說教材?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2.教育教學目標?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和章節(jié)中的作用是:?《加速度》是魯科版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jié)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各種速度的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在物體
【摘要】第1章直線運動第三節(jié)、速度和加速度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控制變量法與位移和時間有關⑴、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甲用10秒跑完全程,運動員乙用11秒跑完全程,比較誰跑得快?⑵、汽車A在2h內行駛80km,汽車B在2h內行駛180km,比較哪輛車跑得快?⑶、汽車B和運動員甲哪個跑得更快些呢??為了比較質點
2025-01-21 07:37
【摘要】1、位移可以用來表示。如下圖,質點從A運動到B,其位移為,說明質點沿運動,故位移為。若質點沿著相反方向運動,則位移為。位移的表達式為。位置坐標的
【摘要】力的合成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1)知道合力與分力。(2)理解力的合成。(3)理解平行四邊形定則。2、過程和方法(1)通過模擬“泗水拔鼎”情景,用一個力等效地替代兩個力,在建立合力與分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的過程中,感受等效替代這一物理方法。(2)通過DIS實驗演示,猜想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再利
2025-01-23 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