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興趣 B. 初級興趣、次級興趣、社會性學習興趣 C. 先天反射性反應階段、相似性物體再認知覺階段、新異性事物探索階段D. 自發(fā)性的興趣階段、無選擇的興趣愛好、有選擇的興趣3 嬰兒出現有選擇的對人反應,對母親更加偏愛,是在(B)階段。 A. 哭泣 B. 興趣 C. 依戀 D. 微笑3皮亞杰認為嬰兒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B)。 A. 象征性游戲 B. 互動游戲 C. 實物游戲 D. 規(guī)則游戲3第一逆反期一般發(fā)生在(B)。 A. 善于吸引其他小朋友關注自己,并能影響他人 B. 具有物主意識,缺乏與他人分享意識 C. 只關注個人的需求而不考慮他人的需要 D. 缺乏觀點采擇能力,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3第一逆反期反抗對象主要是(A)。 A. 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 B. 要求父母代替自己做事情 C. 回避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 D. 常順從父母的意愿做事情4幼兒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是(C)。 A. 規(guī)則游戲 B. 假裝游戲 C. 模仿游戲 D. 機能游戲4 下列不是思維具體形象性特點的有(B)。 A. 協同游戲 B. 共同游戲 C. 合作游戲 D. 假裝游戲4 下列不屬于說話語用技能的項目是(A)。 A. 7~9歲 B. 6~8歲 C. 9~10歲 D. 11~12歲4 把要識記的材料,按其內在聯系,加以歸類等方式進行識記,稱為(D)策略。 A. 是事物的運動性特征 B. 既有外部的直觀形象特征,又有內部的本質特征 C. 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觀形象特征 D. 是以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為主的4對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A)。 A. 類比推理能力隨思維結構的變化而變化 B. 發(fā)展速度高于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 C. 類比推理能力的發(fā)展水平低于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D. 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發(fā)展速度最快5以下關于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的重要意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D)。 A. 父母對兒童的反抗期特點缺乏認識 B. 少年兒童的成人感 C. 親子雙方對少年兒童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現狀認識上的矛盾 D. 少年兒童對父母控制的反抗5人的記憶廣度達到一生中的頂峰是在(D)。(A)02歲 (B)26,7歲 A. 依賴思維內容的邏輯推理能力 B. 假設演繹推理能力 C. 辯證邏輯推理能力 D. 形象邏輯推理能力5 第二逆反期主要發(fā)生在(B)。 A. 交友范圍擴大 B. 知心朋友是同性 C. 交友范圍縮小 D. 知心朋友是異性5少年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屬于(A)。 A. 自我排斥 B. 自我貶抑 C. 自我提升D. 自我接納60、不屬于柯爾伯格道德認知發(fā)展六個階段的內容是(D)。 (A)道德發(fā)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變的 (B)道德發(fā)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的 (C)道德發(fā)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道德發(fā)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6 青年期自我概念的特點是(A)。 A. 自我意識的成熟水平 B. 身體的成熟水平 C. 社會性需要和社會化的成熟水平 D. 思維發(fā)展的抽象邏輯水平6 社會給予青年暫緩履行成人的責任和義務的機會(如大學學習期間)。 A. 心理代償期 B. 延緩償付期 C. 同一性確立期 D. 危機處理期6 (A)是指個體對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的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平常心面對自我現實。 A. 和青年期相比沒有什么特點 B. 達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C. 起伏變化較大 D. 達到一生中的最低谷6 中年人對自我的看法(A)。 A. 公平水平 B. 遵奉者水平 C. 自主水平D. 自律水平6用心理社會危機來劃分人格發(fā)展的學者是( C)。 (B)皮亞杰 A. 僅指事業(yè)的發(fā)展 B. 更多的是指生育后代 C. 不單單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業(yè)的發(fā)展 D. 僅指生育后代7在發(fā)展心理學中更年期是指(C)。 A. 50 B. 60 C. 70 D. 407 老年喪失期觀認為(A)。 A. 機械記憶明顯衰退 B. 記憶廣度迅速下滑 C. 再認能力和回憶能力日益衰退D. 編碼儲存過程障礙和信息提取困難7老年期一般是指(D)歲以后。 A. 趨于激進 B. 孤獨感降低 C. 容易回憶往事 D. 安全感增加7(A)是老年期心理發(fā)展的總趨勢。 A. 拘泥刻板性 B. 安全感增加 C. 孤獨感下降D. 適應性增強7一般來說,老年期退行性變化出現最早的心理過程是( A )A、感知覺B、想象C、思維D、記憶80、畢生發(fā)展觀認為影響心理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A)A、成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個人因素B、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C、個人經歷、社會環(huán)境非規(guī)范事件D、生活事件、人格、社會環(huán)境二、多選題 8心理發(fā)展的基本性質包括( ABCD)A、心理發(fā)展的整體性 B、心理發(fā)展的社會性C、心理發(fā)展的活動性 D、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 8理解心理發(fā)展的整體性要把握(BC)。 A. 跨文化比較研究 B. 各種研究方法的整合 C. 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研究 D. 訓練研究和教育實驗越來越受重視8 橫向研究的主要缺點在于(ABC)。 A. 兒童心理發(fā)展是內動力和外動力相互作用的結果 B. 人自身的內在動因是其發(fā)展的原動力 C. 外在環(huán)境和教育需要通過內在動力來發(fā)揮作用 D. 內動力和外動力良性互動的結果是形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