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小區(qū)去散步,不認(rèn)識的人都以為是爺爺?shù)挠H閨女呢。七年前,爺爺查出肝癌晚期,醫(yī)生估計只能活三個月。書中的孝感天動地,生活中的孝更加鮮活。是九歲黃香替父蘊暖的被窩,是四歲孔融讓出的大梨;孝是沉香排除萬難救母親的赤子之心,是許士林磕紅的額頭。那時我就想孝是什么呢?漸漸地,我在一本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在博大的中華大地上,孝之歌白唱不厭,孝之行人人稱贊,孝之德代代相傳。從古至今,孝成為了衡量一個人善良與否的首要標(biāo)志。外國人重視孝,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更是把孝作為亙古不變的真理。第一篇:百 善 孝 為 先百 善 孝 為 先王佳睿四年三班柳河溝學(xué)校聽過這樣一件事:比爾蓋茨接受雜志社采訪,記者問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他說:“The world can not wait for things than most honor their parents(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在世界首富眼中,最不能等待的事情,不是時間,也不是金錢,更不是商機,而是行孝。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她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美德。從小,爸爸教育我做個孝順的孩子。孝是子路負(fù)米,是朱沖秋“割股為羹”的勇氣;是晉代王祥“臥冰求鯉”和三國孟宗哭筍的熱淚。孝是陳毅執(zhí)意為母清洗的床單,是毛澤東得知母親病危后,晝夜兼程的歸途。我的母親,一個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在我年幼的心中一點不遜色于歷史上各位孝的典范。哭紅眼睛的媽媽,給爺爺?shù)挠盟幍斤嬍扯甲隽艘粋€細(xì)致的計劃。在媽媽的悉心照顧下,爺爺居然多活了兩年。常常和衣而眠,只要聽到爺爺房間里有響動,就馬上照看爺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母親不僅對爺爺孝敬有加,對隔壁的王奶奶也是關(guān)懷備至?!懊總€人都會老的。如今,我已經(jīng)是一個六年級的少年,對孝的理解不在停留在故事的感動上。當(dāng)在吃飯時弄臟衣服,梳頭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忘記系扣子綁鞋帶??請不要催促他們。無論何時,孝的故事永不落幕。人無孝不立,讓用實際行動去學(xué)孝,去盡孝,讓孝滿天下。盡孝是人之本分,是整個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古時候有一位圣者,有一天帶著他的學(xué)生去郊游,看到一堆白骨,他把白骨分成兩堆,一堆顏色比較潔白,另一堆顏色比較灰暗。女人的骨頭為什么會比較灰暗呢?原來當(dāng)母親十月懷胎的過程中,孩子的所有營養(yǎng)都必須通過母親的血液中輸送給胎兒,胎兒的成長需要大量的鈣質(zhì),當(dāng)胎兒的鈣質(zhì)不足時,就必須從母親的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