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12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簡介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境)人。貞元十五年(798)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75歲
2024-12-01 13:48
【摘要】第16課琵琶行(并序)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旯」适拢喊拙右讖男】炭鄬W習,白天黑夜地讀書作文,顧不上休息,以致于口舌生瘡,手肘磨出老繭??鄬W使他的文學才華成熟較早。據(jù)傳在長安時,曾
2024-11-29 20:23
【摘要】《琵琶行并序》學案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白居易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貢獻。(2)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高超藝術技巧。(3)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2、過程與方法(1)通過朗讀體會詩歌,提示詩歌形象和語言的內(nèi)涵,體會作品情感和藝術特點。(2)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學表現(xiàn)音樂
2024-12-21 09:40
【摘要】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行孺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唐宣宗挽白居易聯(lián)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出身于一個世守儒業(yè)的小
2025-07-29 03:10
【摘要】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行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挽白居易聯(lián)風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有情。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
2024-10-15 16:13
【摘要】6琵琶行(并序)吊白居易[唐]李忱①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注①李忱,唐宣宗,846~859年在位。[賞析]《吊白居易》是唐宣宗李忱為悼念詩人白
2024-08-31 02:05
【摘要】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琵琶行并序朗讀|琵琶行并序課文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
2025-04-05 21:52
【摘要】階段一學業(yè)分層測評階段二階段三階段四階段五16琵琶行(并序)本課話題——心境朗讀——課文中的名段“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薄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一個落寞的世界,這里有兩位心境相似
2024-12-01 14:19
【摘要】文本12琵琶行(并序)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旯」适拢喊拙右讖男】炭鄬W習,白天黑夜地讀書作文,顧不上休息,以致于口舌生瘡,手肘磨出老繭。苦學使他的文學才華成熟較早。據(jù)傳在長安時,曾攜
【摘要】琵琶行—白居易1、把握琵琶女的人物形象2、體會詩歌中詩人的深沉情感3、欣賞作者用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4、初步學習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學習目標: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
【摘要】琵琶行(節(jié)選)白居易作者及背景?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強調(diào)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今存詩3000首,代表作有諷喻詩《秦中吟》《新樂府
【摘要】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主講人:吳國書預習指導:1、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2、把握字音、弄清詩意及其結構3、結合注釋自行
2024-10-23 14:57
【摘要】階段一階段二階段四學業(yè)分層測評6琵琶行(并序)階段三階段五本課話題——關注弱者朗讀——課文中的名段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
2024-12-01 13:14
【摘要】《琵琶行并序》教學實錄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班級:高一(8)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琵琶行并序》的行文之綱,何為淪落人,何為天涯。如何相逢?為何說“同是”,為何說何必曾相識,這一切值得思考。師:我們中國的詩歌以寫景抒情為主,敘事詩相對比較少見,物以稀為貴嘛,比如初中學過的一首關于一位女子代父從軍的敘事詩生:木蘭
2024-11-30 20:05
【摘要】《詩經(jīng)》:“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惫糯c音樂有關的故事高山流水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末》稽康悲奏《廣陵散》
2024-11-29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