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中國的古代藝術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倉頡造字倉頡像。相傳黃帝時的史官,根據(jù)日月星辰、鳥獸足跡創(chuàng)造漢字傳說倉頡造字臺(河南洛寧)“天雨粟,鬼夜哭,龍潛藏”后來,人們將此日定為倉頡紀念日,稱作“谷雨”。(4月20日或21日)漢字是唯一流傳至今的方塊文字。詩人余光中說:“只要
2025-06-16 13:09
【摘要】一蒙昧中的覺醒一.人文精神起源:前5—前3世紀希臘先哲: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產生: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升華: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頂峰二.人文精神復興:14—17世紀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三.人文精神成熟:17—18世紀啟蒙運動,提倡理性主義德爾菲城阿波羅神廟遺址《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原是忒拜國的王
2025-06-16 13:17
【摘要】三專制下的啟蒙課程標準概述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教材研讀學案一、呼喚民主和自由1.背景(1)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解開了套在人類_______上的枷鎖。(2)西方的歷史發(fā)生變化:近代科學的興起、新航路的開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形成。2.性質:17
2025-06-16 13:07
【摘要】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fā)現(xiàn)的時代。思考,這里的“人”被發(fā)現(xiàn)和“世界”被發(fā)現(xiàn)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世界”被發(fā)現(xiàn)指的是15世紀末的新航路的開辟; “人”被發(fā)現(xiàn)指的是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 基督教對人的觀點是: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證明肉體是罪惡的王國。上帝將人類的始祖逐出
【摘要】儒學的興起第2課學習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觀點;知道漢武帝“罷黜百家”和創(chuàng)建太學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響體會漢代儒學“大一統(tǒng)”的精神價值,加深對國家統(tǒng)一觀念的認同。說明 要準確理解本課中“興起”之內涵,將本課的內容放在整個專題中加以考
2025-06-16 13:06
【摘要】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一、社會主義教育的興辦(一)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新中國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①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②改革舊課程,改革舊學制。③教育面向工農和工農子弟。順利完成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型教育制度。北京工農速成中學
【摘要】一“順乎世界之潮流”材料一: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嘉慶帝的敕諭你能說出18世紀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是什么嗎?在這個潮流面前清朝統(tǒng)治者持什么“態(tài)度”?這一“態(tài)度”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一、“睜眼看世界”(學西
【摘要】各種類型的封面舉例第3課宋明理學第3課宋明理學右圖是素有“天下書院之首,海內書院第一”美稱的白鹿洞書院的圖片。書院位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陽,南唐升元年間,李勃隱居白鹿洞,正式被辟為書館,稱為白鹿學館。宋仁宗五年,改成“白鹿書院”,但不久即廢。直到著名
【摘要】二神權下的自我想一想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14~17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fā)現(xiàn)的時代。這里的“人”被發(fā)現(xiàn)和“世界”被發(fā)現(xiàn)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世界”被發(fā)現(xiàn)指的是15世紀末的新航路的開辟;“人”被發(fā)現(xiàn)指的是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含義:文藝復興發(fā)生于14~17世紀的歐洲,
【摘要】三專制下的啟蒙______、________兩國開始,然后擴展到_________和________等諸多國家,涌現(xiàn)出許多思想家。__________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政治理論的奠基人之一。英法德國荷蘭洛克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旨在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
【摘要】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20世紀中國的三次歷史性巨變事件領導者理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立毛澤東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鄧小平鄧小平理論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場景諸君:現(xiàn)在的時代,我們的中國,是世
【摘要】一蒙昧中的覺醒上面三個時期希臘人關注的對象有什么變化?人是萬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紀中葉公元前8、9世紀的希臘神話時代,人們稱宙斯是眾神之王,人類之王,人們按神諭安排事情?!叭f物皆源于水,又復歸于水”“世界是一團永恒的火”——泰勒斯(公元前6世紀)神、自然、人一、智者的啟蒙——人文主義
【摘要】第1課百家爭鳴第1課百家爭鳴電影《孔子》曾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不少的電影人甚至社會學者、歷史學家都對它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電影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51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并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游列國、陳蔡被圍等重要經歷進行改編。影片的主角是孔子,其實在那個時代
【摘要】一文化事業(yè)的曲折發(fā)展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于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建國初期的文化繁榮:假如現(xiàn)在呵,假如現(xiàn)在呵,我還不曾我還不曾
【摘要】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美國依據(jù)1948~1984年經濟實際增長數(shù)據(jù),將傳統(tǒng)的經濟增長公式調整為:經濟增長(100%)=34%(勞動增長+資本增長)+66%(科技和教育)。日本1952~1961年的經濟增長模式為:經濟增長(100%)=%(勞動增長+資本增長)+%(科學技術)?!∧壳?,發(fā)達國家技術和知識的增加占生產率增長總要素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