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張伯行傳張伯行傳——《清史稿》卷二六五[說明]張伯行(1651—1725),河南儀封(今蘭考縣東)人,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清官。他由縣學生中舉,再成進士。中進士后又返鄉(xiāng)朝夕讀書不輟。數(shù)年后赴吏部再試,補授內閣中書,歷任中書舍人、濟寧僉事道、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江蘇巡撫、倉場侍郎、戶部右侍郎、禮部尚書。他居官清正廉明,
2024-12-21 16:32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張讓、趙忠傳張讓、趙忠傳——《后漢書》卷一○八[說明]張讓,東漢潁川人?;傅蹠r為小黃門,靈帝時與趙忠等十一人擔任中常侍,封為列侯,形成操縱政權的宦官集團,有“十常侍”之稱。勸靈帝增收租稅以修宮室,靈帝對張讓等備極寵信,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其父兄子弟、姻親賓客遍布天下,貪婪殘暴,損害百姓。中平六年
2024-12-21 11:04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海瑞傳海瑞傳——《明史》卷二二六[說明]海瑞(1514—1587)字汝賢,瓊山人,舉人出身。明朝著名清官。歷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職位低下時就敢于蔑視權貴,從不謅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曾經買好棺材,告別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貧,
2024-12-19 06:36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于謙傳于謙傳——《明史》卷一七○[說明]于謙(1398—1457),明朝名臣。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永樂年間進士。他任監(jiān)察御史巡按江西時,曾為數(shù)百蒙受冤獄的人平反。升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訪問父老,賑濟災荒,筑堤植樹,將鎮(zhèn)將私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以補助邊境經費。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
2024-12-20 17:39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李廣傳李廣傳——《明史》卷三○四[說明]明孝宗在位時是明中葉政治較為清明的時代,舊史稱為“弘治中興”。但是即使如此,仍不免有奸臣當?shù)乐拢顝V專權便是其中突出一例。史書中說他“以符箓禱祀蠱帝,因為奸弊”,被授以傳奉官。授傳奉官是明憲宗時的弊政,孝宗即位后予以廢罷,而李廣卻又因究得授。所幸李廣只是倚仗權勢一味食斂
2024-12-19 06:37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國泰傳國泰傳——《清史稿》卷三三九[說明]國泰貪污案是乾隆朝的一個大案。國泰本人則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貪官,他是滿洲鑲白旗人,本為紈绔子弟,特別任性。任山東巡撫后,與前大學士于敏中之弟布政使于易簡勾結在一起,狼狽為奸,“貪縱營松,征賂諸州縣”。沒幾年,鬧得各州縣全部虧空。乾隆四十七年(1782),監(jiān)察御史錢洋彈劾國泰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何遠傳何遠傳——《梁書》卷五三[說明]何遠(470—521),字義方,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北)人。何遠初仕于南朝齊,為江夏王國待郎,后參預崔慧景與江夏王蕭寶玄圍攻宮城之事。事敗后他逃亡在外,曾投降北魏。后由北魏返回,迎接梁蕭衍的義軍,為梁朝的建立立下功勛。以后他出任武昌太守,改變先前倜儻風流的行為,折節(jié)為吏。杜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蘇瓊傳蘇瓊傳——《北齊書》卷四六[說明]蘇瓊字珍之,長樂武強人。他在東魏時出佳,曾任高澄的刑獄參軍,因平反并州府的一起冤獄,捉獲真兇而聞名。后任南清河郡太守,又將郡中原有盜賊百余人控制在身邊,駕御得當,使郡界安定,百姓無搶掠之憂。他清廉謹慎,從不接受別人的禮物,連瓜果等一概拒絕。在郡大興儒學,命令郡中官吏在公務之暇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是儀傳是儀傳——《三國志》卷六二[說明]是儀,字子羽,東漢末北海營陸(今山東維坊市南)人。本姓氏,初時在縣中任官吏,后在郡任官,因“氏”似民而無上,遂政姓“是”。漢末大亂,他進亂江東,被東吳孫權征召,拜騎都尉。討關羽時拜忠義校尉。后任侍中,封都亭侯。又拜尚書仆射。領魯王傅。為官不治產業(yè),不受恩惠,所居屋舍僅足以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朱勔傳朱勔傳——《宋史》卷四七○[說明]朱勔(1075—1126),宋蘇州(今屬江蘇)人。因父親朱沖諂事蔡京、童貫,父子均得官。當時宋徽宗垂意于奇花異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進獻,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間,在蘇州設置應奉局,摩費官錢,百計求索,勒取花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京城,號稱“花石綱”。此役連年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桑哥傳桑哥傳——《元史》卷二○五[說明]桑哥(?—1291),又譯作桑葛,元代畏吾兒人。國師膽巴之徒,通曉多國語言,曾做譯使。好言財利事,為元世祖忽必烈所喜,至元年間,擢升為總制院使,領佛教及吐蕃之事。舉薦過章間及盧世榮。至元二十四年(1287),復置尚書省,任平章政事。十一月,升任右丞相,檢核前中書省所欠財
2024-12-21 10:34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觀音奴傳觀音奴傳——《元史》卷一九二[說明]觀音奴,字志能,唐兀人。元泰定四年(1327)進士及第,由戶部主事轉任歸德知府,后升任都水監(jiān)官。任官剛正清明,善理冤獄,深為百姓所信賴。觀音奴,字志能,唐兀氏人。泰定四年進士及第,由戶部主事經兩次遷轉為歸德府知府。廉潔、清明、剛正,善斷冤獄,審理案件如神。百姓有冤屈無處申訴
2024-12-21 16:31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胡質傳胡質傳——《三國志》卷二七[說明]胡質(?—250),字文德,東漢末魏初楚國壽春(今安徽壽縣)人。少年時知名于江、淮間,在州郡中任官。曹操召其為頓丘令,入朝為丞相東曹議令史,后在州中任治中。曹操辟為丞相屬。魏文帝黃初年問,遷任吏部郎、調常山太守。遷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救樊城有功,遷征東將軍,假節(jié)都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徐邈傳徐邈傳——《三國志》卷二七[說明]徐邈(170—249)字景山,東漢末魏初燕國薊(今北京市)人。早年被曹操征辟為丞相軍謀掾,試守奉高縣令,入朝為東曹議令史。魏國初建時,任尚書郎。后領隴西太守,轉為南安太守。曹丕受禪稱帝,他歷任譙國國相,平陽、安平太守,穎川典農中郎將,所任皆有政績,賜爵為關內侯。再遷任撫軍大
【摘要】《清貪官傳》原文和翻譯:元載傳元載傳——《舊唐書》卷一一八[說明]元載(?—777),字公輔,鳳翔岐山(今陜西岐山)人,出身寒微。肅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度支使及諸道轉運使,掌管國家財政。后勾結宦官李輔國,升任宰相。代宗即位后仍為宰相。用財物收買了宦官董秀,由此受到代宗的寵信。大歷五年(770),與代宗密謀殺掉自己的政敵宦官魚朝思。此后益驕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