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杠桿de應用課題:杠桿的應用教學目標:1、知道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3、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聯(lián)系實際能力重點、難點:1、會判斷三種杠桿的分類及其特點。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一些實際
2024-11-26 20:56
【摘要】第四節(jié)杠桿今天我們用塔吊建成現(xiàn)代化城市!一、認識杠桿觀察下列工具,思考并討論其共同特征。杠桿定義:杠桿定義:共同特征:共同特征:1、受力的作用2、繞固定點轉(zhuǎn)動3、比較堅硬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叫做杠桿。力固定點硬棒
2024-12-04 20:33
【摘要】第四節(jié)杠桿1、什么是杠桿2、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本節(jié)研究這些能給我們提供某些方便的工具都稱為機械復雜機械都是由簡單機械組成的(抽油機)它們都是杠桿,有什么共同特點?一、什么是杠桿?定義:在力的
2024-12-04 20:34
【摘要】杠桿綜合練習(有答案)1.如果一個用桿秤賣水果的奸商,他要坑害消費者,常用的方法是[]A.換重些的秤砣B.把秤砣砸掉一塊C.給秤桿上重新刻上刻度D.把掛鉤的位置換換200牛的木料AB,水平放在地面上,一個人用50
2024-11-24 00:10
【摘要】§《杠桿》教學案青島第二十三中學徐玉玲課題§杠桿課型新授課授課人徐
2024-12-11 09:47
【摘要】提高作業(yè)(杠桿(2))四、杠桿(2)作業(yè)導航力臂杠桿的類別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一、填空題_______.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把杠桿掛在支架上以后,首先要調(diào)節(jié)_____使杠桿處在_____位置并保持平衡._____,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杠桿平衡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
【摘要】·杠桿1·一根______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______________轉(zhuǎn)動,叫杠桿。2·杠桿轉(zhuǎn)動時的固定點叫__________,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F1叫__________,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F2叫_______,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________,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________
【摘要】金園實驗中學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簡單機械部分》檢測卷班級:________座號:______姓名:分數(shù):________一、選擇題(40分)1.下列各圖所示的用具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2.學校里的工人師傅使用如圖所示的剪刀修剪樹枝時,常把樹枝盡量往剪刀軸O靠近,這樣做的目的是(
【摘要】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簡單機械》練習卷班級學號姓名一作圖題1.在圖中,畫出作用在“開瓶起子”上動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圖.2.如圖所示,O是杠桿OA的支點.在圖中畫出拉力F1和F2的力臂l1和l2.,并標明L1和L2。
2024-12-07 03:23
【摘要】第四節(jié)杠桿第十三章力和機械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整個地球!這三個用具有什么共同特點注意:杠桿可以是彎曲的,但必需是硬的。舉例提問: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還能舉出哪些杠桿的實例呢?汲水的桔槔古代的杠桿古代的杠桿OF1F2L1L2支點
【摘要】找一找:共同點議一議:l1撬棍學一學:F2l21.關于力臂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從動力作用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C.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D.從阻力作用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阻力臂2.《新課堂同步學習與探究》P
【摘要】第十五章第一節(jié)功【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學會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024-11-27 09:27
【摘要】教學內(nèi)容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一壓強授課教師教學時間第九周星期四班級C145姓名小組教學目標1、理解什么是壓力,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2、能正確的運用壓強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個人感悟教學重點運用壓強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天才就是
2024-11-27 09:28
【摘要】課題:質(zhì)量教學設計設計思想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討論,引入質(zhì)量的學習。通過對實際物體質(zhì)量的描述,使學生對質(zhì)量的單位有具體認識。通過學習天平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探究質(zhì)量是否隨形狀、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1
2024-11-27 09:30
【摘要】《第三節(jié)密度》教學案例【設計理念】密度是表示物質(zhì)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可以從物體的顏色、氣味、軟硬等鑒別,如果從表面無法鑒別時,啟發(fā)學生通過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用科學的方法測出物質(zhì)的密度。通過查密度表來鑒別是什么物質(zhì)。本節(jié)課重點是探究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的關系,通過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列表分析、畫圖像得出結(jié)論。幫助學生把數(shù)學知識用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