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滑動與滾動實驗方案?問題:?推測:?材料:?相同條件:?不同條件:?實驗方法:?結論:?物體滑動和滾動時摩擦力的大小?滾動時摩擦力較小?小車,彈簧秤,膠布?小車重量,小車與桌面的接觸面?車輪的運動方式讓小車正常行駛,測出滾動時的摩擦力;在小
2024-12-08 01:03
【摘要】滑動與滾動五年科學上冊第四單元第6課物體運動時摩擦力的大?。何矬w重,運動時摩力;物體輕,運動時的摩力。大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大小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
2024-12-08 01:02
【摘要】課題:滑動與滾動執(zhí)教者:紹興華舍實驗學校丁建國整理:蕭山區(qū)益農(nóng)鎮(zhèn)小韓良10:00師:同學們來看舞臺這一邊有一只箱子,里面放了我們503的語文和數(shù)學書,你能不能想辦法把它從舞臺的這一邊運動動到那一邊?生:把它直接推過去就可以了。生:找?guī)赘绢^,讓箱子從地面滾動過去師:這兩種方法,滑動與滾動,更傾向于哪一種方法
2024-11-27 22:47
【摘要】6、滑動與滾動讓重物在地面滾動過去比滑動過去要省力的多!拉桿箱通過測量得到一組數(shù)據(jù),從而對比得出:重物滾動時與地面產(chǎn)生的摩擦力比滑動時與地面產(chǎn)生的摩擦力要?。≤囕喤c軸之間容易造成磨損,影響使用壽命。車輪與軸之間使用滾珠,可以將車輪與軸的運動方式由滑動變成滾動,從而大大減少摩擦力,
2024-12-19 11:40
【摘要】《土壤中有什么》教學設計【課題名稱】土壤里有什么【作者】畢紅葉【單位姓名】稼依小學【教材依據(jù)】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本課先讓學生通過肉眼觀察,利用放大鏡觀察,再用沉積和加熱土壤的方法,來探究土壤的成分,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親歷,體驗科學探究后,了解土壤的組成,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chǎn)生活
2024-12-10 11:42
【摘要】《光和影》教學設計教材依據(jù)本課是五年級上冊科學光單元的第一課。這一單元中內容是這樣安排的。從本課到第4課將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特點。認識光的傳播特點從觀察影子開始,因為影子有許多特點,比如說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現(xiàn)象顯示了光的傳播是直線的。設計思想五年級的學生對影子的產(chǎn)生和傳播特點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chǎn)生必須要有光
2024-12-10 11:45
【摘要】《光和影》教學設計(診斷課)武義縣履坦小學周文武教材分析本課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光單元的第一課。這一單元中內容是這樣安排的。第1—4課研究光的傳播特點(路徑、反射),第5—7課研究陽光強弱和溫度的關系?!豆夂陀啊肥潜締卧钠鹗颊n,從本課到第四課將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特點。認識光的傳播特點從觀察影子開始,因為影子的許多特點
2024-11-27 22:48
【摘要】敦小“121”學案設計(科學)第(5)冊第(1)單元單元名稱生物與環(huán)境課時安排共(8)課時第(4)課時課題名稱蚯蚓的選擇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2024-12-10 11:34
【摘要】小學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光和影》教學設計高密市恒濤雙語實驗學校張偉教材分析本課是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光單元的第一課。這一單元中內容是這樣安排的。第1—4課研究光的傳播特點(路徑、反射),第5—7課研究陽光強弱和溫度的關系。《光和影》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本課到第四課將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特點。認識光的傳播特點從觀察
2024-11-28 03:24
【摘要】⒍磚和陶瓷一、教材簡析:本課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磚和陶瓷這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磚和陶瓷是利用較廣泛的材料。通過觀察這兩種材料制作的物品,激發(fā)學生們對探究磚和陶瓷這兩種材料的興趣。教科書第59頁的記錄單,要求學生對磚和陶瓷進行描述,是對學生定性描述能力的再次訓練,也是了解學生有關這兩種材料已有經(jīng)驗的一種手段。第二部分:研究磚和陶瓷的性
2024-11-27 22:50
【摘要】《大樹和小草》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大樹和小草》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的第三課,是學生繼觀察大樹之后,關注腳下生命的又一新課。本課由“常見的小草”、“比較大樹與校草”和“整理相同和不同”三部分教學內容組成。通過本課學習,期望學生通過實物觀察,搜集關于小草的更多信息,并且通過信息的處理,歸納大樹和小草的異同,初步認識到陸生植物的普遍特點,同
2024-12-08 07:55
【摘要】《測量力的大小》教學設計藕池小學王新春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笆芰Υ螅扉L長”的性質制成的。3.力的單位是“牛”。過程與方法:1.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2.制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024-11-28 03:23
【摘要】“改變生態(tài)瓶”教學設計(二)【教學目標】1.經(jīng)歷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的過程,在活動中能堅持進行觀察記錄。2.經(jīng)歷添加動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態(tài)瓶變化的原因分析活動。3.學習像科學家那樣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教學建議】1.按教材的要求操作,這個過程是必要的。一是杯子空間小,可以清楚地觀察小魚的
2024-11-27 20:26
【摘要】《光和影》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學生要知道產(chǎn)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發(fā)出的光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4、
2024-11-27 19:29
【摘要】4、蚯蚓的選擇【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窘虒W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窘虒W準備】每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塑料
2024-11-28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