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遇,如圖 1 - 6 - 5 所示中的交點表示 a 、b 、 c 三個物體在 t 1 時刻在距原點正方向 s 1 處相遇. 特別提醒 ( 1) s - t 圖象只能用來描述直線運動. ( 2) s - t 圖象表示的是位移 s 隨時間 t 變化的情況,絕不是物體運動的軌跡. 二、對速度 — 時間圖象的理解 1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 .在 v 軸上的截距表示 t = 0( 計時開始 ) 時物體的速度,即初速度 v 0 ,如 圖 1 - 6 - 6 所以表示 v 0 = 0. 圖 1 - 6 - 6 3 . 在 v - t 圖象中,直線的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斜率的絕對值越小,表示加速度越小,斜率為零,表示加速度等于零;斜率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相同,斜率為負(fù)表示加速度方向與正方向相反. 4 . v - t 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 “ 面積 ” 表示的是位移大?。畧D 1 - 6 - 6 中梯形的 “ 面積 ” 表示物體在 t 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面積在 t 軸上方表示位移為正方向,在 t 軸下方表示位移為負(fù)方向. 5 .兩個速度圖象的交點表示這兩個質(zhì)點在這個時刻速度相等. 6 .由速度圖象可得到的信息 (1) 可直接讀出運動物體的初速度. (2) 可直接讀出運動物體在各個時刻的瞬時速度,反之亦然. (3) 由圖可求出運動物體的加速度. (4) 可以判定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 (5) 可求出一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 特別提醒 ( 1) 切線的斜率應(yīng)該由坐標(biāo)系的標(biāo)度求出,不 能由切線傾角的正切求出. ( 2) s - t , v - t 圖象都不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 s - t 圖象 v - t 圖象 圖象 交點 與橫坐標(biāo)軸的交點表示質(zhì)點回到出發(fā)點,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兩個質(zhì)點相遇 與橫坐標(biāo)軸的交點表示質(zhì)點速度為零 兩條圖線的交點表示兩個質(zhì)點速度相等 點 表示物體的狀態(tài),即表示質(zhì)點在某時刻相對于基準(zhǔn)點 ( 位移為零 ) 的位置 表示物體的狀態(tài),即表示某時刻質(zhì)點的速度 三、速度圖象與位移圖象的比較 s - t 圖象 v - t 圖象 線 表示物體的運動過程,即表示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位移 橫軸上方的圖線表示位移大于零 斜向上的圖線表示速度大于零 表示物體的運動過程,即表示質(zhì)點在某段時間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 橫軸上方的圖線表示速度大于零 斜向上的圖線表示加速度大于零 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s - t 圖象 v - t 圖象 面積 表示質(zhì)點通過的位移,如果是速率 — 時間圖象,則面積代表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 共同點 s - t 圖象、 v - t 圖象都是抽象的,都不能代表質(zhì)點的運動軌跡 【 典例 1 】 ( 雙選 ) 圖 1 - 6 - 7 是 M 、 N 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位移 — 時間圖象,由圖可知 ( ) . A . M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B . N 物體做曲線運動 C . t 0 秒內(nèi) M 、 N 兩物體的位移相等 D . t 0 秒內(nèi) M 、 N 兩物體的路程不相等 圖 1 - 6 - 7 解析 根據(jù)不同運動位移 —時間圖象的特點首先判斷運動的性質(zhì),然后根據(jù)位移和路程的定義判斷某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和路程是否相等.由圖象可知: M物體的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 N物體的位移隨時間不均勻變化,所以 M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N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選項 A正確、 B錯誤. t0秒內(nèi), M、 N兩物體的位移都是 s0,所以 t0秒內(nèi)兩物體的位移相等;隨著時間的增加,位移一直在變大,說明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