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歌相送古詩兩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解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
2024-11-27 14:47
【摘要】31古詩兩首(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秦(qín)還(huán):回來。未還:沒有回來。學習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解詩意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意思:明月照耀著邊關,自秦漢時
2024-11-25 10:31
【摘要】5古詩兩首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課文學習課堂練習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簡介退出dēnggu&
【摘要】別董大高適學詩三部曲讀詩題知作者抓字眼解詩意誦詩句悟詩情伴你預習?《別董大》這首詩從體裁講是一首_____詩,從內容講是一首______詩。?這首詩寫的是_______在______送別_________。?高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12-19 11:35
【摘要】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導入古詩初讀古詩品讀古詩細讀古詩“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故事中的兩位主
2024-12-19 11:34
【摘要】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亂蓬蓬釣魚斜著青苔遮掩草映身()映:①倒映;②遮掩。②路人借問遙招手,怕
2024-12-20 17:15
【摘要】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
2024-12-20 16:25
【摘要】西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董庭蘭,是玄宗時代的著名琴手,曾經(jīng)得到宰相房琯的賞識和寵信,他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高適,渤海蓨縣人(今河北滄縣人)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代仕途失意,高適送別董大,也可能正是詩人失意的時候。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
2024-12-13 00:30
【摘要】古詩兩首高適(702—765)唐代詩人。他的不少詩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邊塞戰(zhàn)士的艱苦生活,邊塞詩尤其著名,氣勢豪放雄渾,感情真摯,風格爽朗。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xūn)解詩題知背景送別
2024-11-19 07:02
【摘要】16*詩兩首mǔtángjiànpái畝塘鑒徘徊渠源huáiqúyuán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哲學家,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乊后的
2024-11-25 02:21
【摘要】9、古詩兩首教學目標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并能運用。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3、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課時劃分二課時第一課時
2024-12-16 18:56
【摘要】33、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4、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教學重、難點重點: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024-12-17 01:12
【摘要】同學們,我們祖國山河秀麗,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有“天下第一水”之稱的景點游玩,大家知道是哪里嗎?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洞庭湖”。它最大的特點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
2024-12-21 01:22
【摘要】春天了,你有沒有到郊外去踏春?春日美好,出去走走,感受盎然的春意……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絕句唐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
2024-12-19 06:15
【摘要】古詩作者生字新授小結練習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搖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唐代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少為負局鎪釘之業(yè)(修補鍋碗盆缸的手工業(yè)者),人稱“胡釘鉸”。因居列子之鄉(xiāng),故常祭祀列子,又受禪學影
2024-11-25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