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為每隔 s 放下一個相同的小球,所以斜面上任何相鄰兩球的運動時間差都相等,都是 0. 1 s ,這些小球所構成的運動情景與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留下的物體運動的點跡相似,因此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處理數(shù)據. 令 T = s ,由公式 Δ s = aT2得 (1) 小球滾動的加速度 a =Δ sT2 =BC - ABT2 =20 - 152 c m /s2= 500 c m / s2= 5 m /s2; (2) 此時 B 球的速度 vB= vAC=AB + BC2 T=15 + 202 c m /s= 175 c m / s = m /s ; (3) 此時 C 球的速度 vC= vB+ aT = ( + 5 ) m /s = m / s ; 同理,此時 D 球的速度 vD= vC+ aT = ( + 5 ) m /s = m / s ; D 與 C 間的距離 sCD= v T =T ( vC+ vD)2= + 2 m = m ; (4) 由 vB=vA+ vC2得,此時 A 球的速度 vA= 2 vB- vC=(2 - ) m /s = m / s , 所以 A 已運動的時間 tA=vAa=5 s = T ,因此在 A球上方正在滾動的還有兩個球. 答案 (1)5 m/s2 (2) m/s (3) m (4)2 針對練習 2 如圖 2 所示,光滑斜面 AE 被分成四個長度相等的部分,即 AB = BC = CD = DE ,一物體由 A 點靜止 釋放,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 A .物體到達各點的速率之比 vB∶ vC∶ vD∶ vE=1 ∶ 2 ∶ 3 ∶ 2 B .物體到達各點所經歷的時間 tE= 2 tB= 2 tC= 2 tD/ 3 C .物體從 A 運動到 E 的全過程平均速度 v = vB D .物體通過每一部分時,其速度增量 vB- vA= vC- vB= vD- vC= vE- vD 圖 2 解析 由 v 2t- v 20= 2 as 及 v0= 0 得 vB∶ vC∶ vD∶ vE= 1 ∶ 2 ∶ 3 ∶ 2 ,即 A 正確.由 s =12at2得 t =2 sa,則tB=2 sa, tC= 2 2 sa, tD= 2 3 sa, tE= 2 4 sa,由此可知 B 正確.由sABsBE=13得 tAB= tBE,即 B 點為 AE 段的時間中點,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