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興起 1938年, Philip Wiles行第一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髖臼假體以螺釘固定,股骨頭假體用螺栓固定 假體生存 35年的報道 人工髖關節(jié)的初步形成階段 ( 19401958年) ? Gee Kenh McKee (19051991,Norwich, England) 曾在 Philip Wiles處進修,并繼續(xù)研究 THR的假體 早期生物固定型假體松動率較高 早期金屬對金屬型假體的典型 McKee39。 Erich Lexer:闊筋膜(模仿口腔科治療顳頜關節(jié)炎的方法) ? William Steven Baer( John Hopkins hos.):豬膀胱 ? Sir Robert Jones:金箔, 21年后報道關節(jié)仍能有效活動 INTERPOSITION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1900s ? Marius SmithPetersen(18861953, Boston, USA) 靈感自體內(nèi)取出的玻璃異物表面的組織反應 1923年首次實踐了股骨頭表面玻璃杯關節(jié)成形術 因玻璃易碎,后曾嘗試樹脂、賽璐珞、塑料等材料 從牙科使用的鈷鉻鉬合金材料受到啟發(fā) 在 1000例患者中應用鈷鉻鉬合金材料制作的“鐘形”金屬杯 股骨頭可于杯內(nèi)活動,杯與髖臼間也可活動 入路選擇以他命名的切口 INTERPOSITION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1900s INTERPOSITION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1900s ? 11歲時因股骨頭骨骺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