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wo years later that Congress passed the Ine Tax Act of 1894. The tax at that time was two percent on individual ines in excess of $4,000, which meant that it reached only the wealthiest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upreme Court struck down the tax, holding that it violated the constitutional requirement that direct taxes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tates by population (pollock v. farmers39。 本論文的完成遠非終點,文中的不足和淺顯之處則是我新的征程上一個個新的起點。他們是我生命中永遠的依靠和支持,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是 我前進的動力;他們的殷殷希望,激發(fā)我不斷前行。我還要感謝學院的各位工作人員,他們細致的工作使我和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井然有序。從初稿到定稿, 林 老師不厭其煩,一審再審,大到篇章布局的偏頗,小到語句格式的瑕疵,都一一予以指出。 林 老師雖身負教學、科 研重任,仍抽出時間,不時召集我和同門以督責課業(yè),耳提面命,殷殷之情盡在諄諄教誨中。它是無數(shù)教誨、關愛和幫助的結果。 敲完最后一個字符,重新從頭細細閱讀早已不陌生的文字,我感觸頗多。論文寫作的過程并不輕松,知識的積累尚欠火候,于是,我只能一次次埋頭于圖書館中,一次次在深夜奮筆疾書。讀書讀書讀書我們的生命中需要正視現(xiàn)實,需要悲劇,悲劇更能讓我們成長。但是悲劇并不是無意義的,有了悲劇,生命才更加完整。 其實人生的開始,就是悲劇的開始。人的生命,就像奔流的江水,如果不遇到礁石,永遠也不會激起美麗的浪花。 對待悲劇,對待困境,我們無需贊美,也無需恐懼。 在金庸的小說中,有很多悲劇,他通過自己的作品嚴肅而深刻地揭露并批判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2021屆本科畢業(yè)論文 10 了強權政治、封建禮教以及人性的貪婪等,在這各式各樣的斗爭中,利欲熏心者與正 義的俠士不斷發(fā)生沖突,出現(xiàn)很多悲劇。經(jīng)歷悲劇而懂得悲劇的人,才擁有真正的人生;經(jīng)歷悲劇而明白悲劇的民族,是堅強的民族。 悲劇貫穿于人類歷史中,無論地 域種族、古今中外,悲劇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生命悲劇意識和精神層面的追求一直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一個明確的線索。就像一只美麗的蝴蝶,必然要經(jīng)歷蛻變的痛苦、破繭的掙扎。只有在苦難、磨練之后,得來不易的奢華享受、輕松生活才會讓我們倍感珍貴。 《笑傲江湖》真實生動地揭露了權利欲望、仇恨是怎樣腐蝕一個人的,人性殘缺的悲劇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在為父母復仇之日,他居然穿上錦繡熏香衣裳,像要過盛大的節(jié)日一樣,在報仇時,只顧自己快意,而將岳靈珊至于危險之地毫不在意,最后還親手殺死了唯一一個對他真心實意的岳靈珊。林平之一家無辜遭遇家門慘禍,只余他一人,他要復仇是可以理解的。他不反對殺那些為非作歹的惡人,但反對睚眥必報,濫殺無辜,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精神。 在舊式武俠小說中,關于復仇有一種普遍的觀念就是“快意恩仇”,為了達到快意恩仇的目的,往往就會出現(xiàn)濫殺無辜的現(xiàn)象。他覺得屬下的阿諛之詞、繁復之禮著實受用,開始飄飄然起來,漸漸習慣了屬下的阿諛奉承,歌功頌德,產(chǎn)生了天地之間唯我獨尊的感覺,他的理智也就逐漸喪失了,變成了一個專制自大、腐化墮落的統(tǒng)治者的形象。他對東方不敗所搞的一套個人崇拜的東西十分反感、生氣,可以看出此時的他還 是很清醒的。 權力對人是有腐蝕作用的,一個人一旦走上重要的領導位置,往往會迷上那種高高在上、一呼百應的感覺,從而走向腐化。 (三)金庸對人性的反思 金庸的小說,寫的是真實的人,有血有肉的人,他 不像舊武俠小說中那樣神化小說中的人物,而是通過小說來展示各種真實的人,展現(xiàn)出現(xiàn)實中真實而復雜的人性。在令狐沖開始懷疑自己以前的價值觀的時候,風清揚的出現(xiàn),及時幫助令狐沖重新建立了新的完全符合他的性格的人生信念,那就是生命的自由。風清揚也是這樣一個人,隱居在華山之巔,神龍見首不見尾,他傳給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正與《辟邪劍譜》相反,是一種自由精神的代表。 如果說郭靖是一個儒家之俠,兼濟天下,那么令狐沖就是一個道家之俠,獨善其身。他不愿在江湖中拘束自己,扭曲人格,最終只能歸隱山林。因為這里的人自私虛偽,正邪難辨,他本身有沒有絲毫的野心,也不愿充當他人爭權奪位的工具,一聽到“千秋萬載 ,一統(tǒng)江湖” ④ 。江湖中紛爭迭起,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爭權奪勢的斗爭,令狐沖從對師父的絕對信任逐漸感到懷疑,進而一步步發(fā)現(xiàn)了爭奪權力中的各種丑惡現(xiàn)實。在他的作品中,追求自由人生的最 明顯代表就是令狐沖,這個如同逍遙隱士般的自由之俠??梢哉f,悲劇源于人生的不自由,而悲劇意識,反過來其實是在追求自由人生,是對自由生命的肯定。金庸通過他的作品,就是要喚醒人們的覺悟,認識社會的本質,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金庸雖然遠居香港,但是他看到祖國的“文革”的災難,金庸想通過《笑傲江湖》,讓人們認識到換湯不換藥的政治是行不通的。他在富有浪漫傳奇色彩的武俠小說中,反映社會現(xiàn)實,并注入自己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和思考,以喚醒國人的覺悟。但都是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未免單調,魯迅認為真正的文學 既要給人啟蒙,有益人生,又要能令人愉悅,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二十世紀的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五四運動之后興起了新文學。他寫的雖然是虛幻的武林世界,卻刻畫出了真實復雜的人性,反映出了真實的社會人生。金庸 小說屬于通俗文學,但他把這兩方面綜合了起來,使他的作品既給人提供娛樂,又有益于人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庸的悲劇意識其實是一種對生活肯定的態(tài)度。 四、 金庸的悲劇意識是對生活的肯定 金庸小說雖然滲透了很多悲劇意識,但是并不是在否定生活,也不讓我們感到悲觀絕望。他滿口君子道德,一副正義表率,實際上假仁假義,兩面三刀,在一步步算計中走向權利的最高峰,陷害自己的徒弟,殺掉以兄妹相稱的大尼姑,欺騙自己的妻子,犧牲唯一的女兒,冷血無情,只為權力而活,終于在真實嘴臉被揭 穿后,淪為喪家之犬。雖然左冷蟬可惡,但華山派掌門岳不群,絕對是超越他。嵩山派的掌門左冷禪,身兼五岳劍派的盟主一職,可說是位高權重,卻還 不滿足,妄圖在武林中建立自己的霸權統(tǒng)治。如此邪門的武功,分明就是一門非人性的武功,也點明了練習者的“非人”狀態(tài)。 《辟邪劍譜》就是《葵花寶典》,是江湖中的最高武功秘笈,也是《笑傲江湖》的一條重要線索,而它本身就是一種非人性的代表。有人稱《笑傲江湖》是一部爭權奪勢的百科全書,的確,各種各樣爭權奪勢的人物和手段在這里都能找 到。而擁有者神秘光環(huán)的《辟邪劍譜》就可以使人擁有天下無敵的非凡功力,對武林人士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幾乎所有人都對其垂涎三尺。如果人們喪失了理智的人性,一心只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那這個社會就無法正常存在了。人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命的成長,人性也隨之進行著緩慢的變化。這種接近盲目的愛情就是一種悲劇。在林平之復仇時,只顧自己復仇成功的快意,卻置岳靈珊于危險中而不顧,最終還親手殺死在了她。后來林平之的眼睛失明,岳靈珊 卻不離不棄,仍然要跟隨他,對他細心呵護。岳靈珊對他一片真心,不顧一切地愛他,而林平之在探知岳不群利用自己的險惡用心后,以為岳靈珊與其父合謀欺騙他,便遷怒于她,并為了報仇自宮練劍,對她冷若冰霜,他們的婚姻名存實亡。所以她最后愛上了對她并不百依百順的林平之,放棄了她一直當成大哥哥的令狐沖,從而開始了她一生的悲劇。岳靈珊卻不喜歡這種江湖游俠的作風,她更喜歡風度翩翩、有君子風度的穩(wěn)重之人。岳靈珊和令狐沖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岳靈珊是華山派掌門岳不群唯一的女兒,有著較高的地位,是一個美麗多情而又善良的少女。但是,金庸又是相信愛情的,他的小說中有美滿 的愛情,也有愛情的悲劇,這其實是他對現(xiàn)實愛情得不到實現(xiàn)的一種思考和追尋。 二、 愛情悲劇 金庸不但是寫武俠的高手,而且是寫人物、寫感情的高手,金庸描寫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動,對人物 心理的把握十分準確獨到。劉正風和曲洋是音樂上的知己,卻因屬于正邪兩派而為人所不容,而事實上他們的悲劇都是左冷禪的陰謀。但最后揭示出二者其實是一樣的,正邪兩派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竟然是相同的,這何嘗不是一種悲?。慷颐伢派虾杖粚懼坝毶窆?,揮刀自宮”,想得到最高武功即權力,就要變成一個不健全的畸形的人,這又是怎樣一種諷刺? 在這樣的江湖中,爭權奪利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無所不為,作惡多端,下場不過是自作孽,不可活。二者內部也都在為爭奪各自的最高權力互相爭斗,只不過不同的是日月神教的東方不敗和任我行的斗爭是擺在明面上的,而五岳劍派的左冷禪和岳不群則是在遮掩中 進行,更加不擇手段。這種悲劇性是殘酷的,卻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反映。而所謂的魔教中人,卻經(jīng)常重情重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行事光明磊落。 江湖中總 是以正派與邪派來評判一個人的品性,但這種方式并不合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逸師太、莫大先生、余滄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這是一部充滿象征性的寓言式的小說,金庸在《笑傲江湖江湖與官場,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這部表現(xiàn)爭權奪勢、影射政治的小說,生動揭示出了人心的貪婪,政治的黑暗,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 社會悲劇 《笑傲江湖》是金庸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問世后一直深受讀者喜愛,甚至有人稱其為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 金庸小說中的悲劇意識既融入了西方悲劇的精神內涵,又有著中國傳統(tǒng)的悲憫情懷。要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社會帶給人的苦難,并進行反抗,在沖破絕望后獲得新生。這點跟魯迅的悲劇觀念是相通的。 金庸關注社會現(xiàn)實以及人生中的痛苦,他的很多小說中都有悲劇元素, 在思想上體現(xiàn)出崇高的悲劇意識。金庸的武俠小說與傳統(tǒng)的武俠作品不同,雖然描寫的仍是古代的題材,但已經(jīng)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的精神。 在當今中國社會,金庸絕對是一個為人們所熟悉的作家,他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