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一個“愁”字收束全篇,卻用反問形式,含無窮之意于言外,更顯“愁”之深重。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里頭卻又想念起來。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自由朗讀:(2分鐘)個別朗讀:1 ~ 2名學生演讀(大屏幕顯示相關(guān)畫面、音樂)學生齊背:影象欣賞:播映依據(jù)課文改編的優(yōu)美影象,達到形象直觀,寓教于樂?;ㄗ?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誦讀節(jié)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②雙數(shù)句分解為兩小句,每小句四字。②抒寫閨情而非閨怨。無計可消除: —— 情之深、重!} 揭示主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名句)平字見奇,化無形為有形(由外到內(nèi),運動之速)。上片:寫女詞人獨居生活——舟中所想紅藕香殘:以點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蕭條,獨上蘭舟:背面敷粉——如果能與丈夫一同劃船該多好啊!云中錦書:相關(guān)聯(lián)想——猜想丈夫的信該到家了,月滿西樓:生發(fā)想象——仿佛身處西樓,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感情基調(diào)——前愉快開朗,后細膩深婉。師:(啟發(fā)理解)這兩首詞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讀可發(fā)現(xiàn):景物時令——前寫夏景,后寫秋景?;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屏幕顯示課題)二、研習新課范讀比較:(屏幕顯示)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師生齊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兑患裘芬环N/相思,兩處/閑愁。如下為一剪梅李清照朗誦稿,歡迎閱讀!一剪梅李清照朗誦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Key: I Chien Mei Li Ch’ingchao Lotus flowers fade as fall is felt on the bamboo taking off the silk coat?;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第四篇:李清照《一剪梅》英文版一剪梅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滿地黃花堆積。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在年輕時,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強,汴京卻還在歌舞升平之中,當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后 ,他們流亡到南京,由山東入蘇北,宋高宗已在南京登基,趙明誠到金陵后,對趙明誠的健康是有著損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這樣拖到建炎三年,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 ,金兀術(shù)引大兵南侵,于建炎三年攻南京,后來臨安(杭州)光復,發(fā)而為詩。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C《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有時間有話就給學生介紹李清照生平事跡介紹及其詞賞析 若以1127年的大變亂為界的話,在幼年和婚后的詞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女性柔情的一面,反映在詞里是清麗,活潑,纏綿,柔婉,僅限于閨情一類,但是李清照前期的詞并非一無是處,像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a.《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們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xiàn)出她對生活的熱愛。)七、音樂欣賞:多媒體重新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yōu)美,音樂婉轉(zhuǎn)動人,余音繞梁,意味雋永。)③散文:《金石錄后序》(——南渡后所作。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采用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風格豪放,意境闊大。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五、創(chuàng)新思維練習:發(fā)散聯(lián)想 李清照除了創(chuàng)作婉約詞,還有沒有不同于婉約詞風的文學作品呢?若有,試舉例?!安畔隆薄ⅰ皡s上”兩個詞用得很好,兩者之間有著連接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愁緒轉(zhuǎn)移的迅速,絲毫沒有間隔。人在愁苦時總是縐著眉頭,愁眉苦臉的。一句話就是時刻在相思著。(板書:青春易逝 無人欣賞)那么,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他倆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自己的閑愁自己有深切的體會,又設(shè)想對方的閑愁也不易排遣。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它體現(xiàn)了李清照的感嘆語氣?!?分析: “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3.“花自飄零水自流。揭示主旨經(jīng)過想象聯(lián)想,同學們對《一剪梅》內(nèi)容有了深刻認識。(2)下片:寫女詞人由想象回到現(xiàn)實花飄水流: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難再?。∫环N/兩處:直抒胸臆——合寫夫妻雙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我們想,作者為什么在寫“閑愁”之前,憑空來一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呢?這其實就是周杰倫《菊花臺》中唱的“花落人斷腸”、劉禹錫詩中的“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李煜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么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思考5:“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運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 寫眼前之景,花落水流,與“紅藕香殘”、“獨上蘭舟”相拍合;這樣寫是為了承上啟下,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用自然界沒有情感體驗的落花流水來襯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閑愁”,因而“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頭升起。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我們想,作者在雁字飛回之際,不見錦書,只好系舟歸來,“無言獨上西樓”,然而“月光如此皎潔美好,卻只能獨倚欄桿”,眼前有景賞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獨自發(fā)愁。思考4:“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shè)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獨:借泛舟以消愁,非閑情逸致的游玩。思考3:經(jīng)以上分析,“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輕:輕手輕腳。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因為這是富貴人家之所獨有。“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下句“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的。它真實地表現(xiàn)了少婦 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心情。把輕字去掉好不?那么為什么不行呢?也對仗啊!生回答。心緒不寧,于是想要解悶的辦法,看書、喝酒或者繡花等等,但總是進不了狀態(tài),不知道為什么,她心里清楚為什么可是沒有辦法說出來,也沒有辦法從中解脫出來?!榫拜p解羅裳,獨上蘭舟。僅簡單七個字就表達了不同的感受。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荷花已經(jīng)凋謝,它的香味也點點離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涼??偨Y(jié):清新典雅,溫婉細膩,婉約詞的代表,世人稱之為“易安體”。提問:何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從中我們能看到女詞人與丈夫之間什么樣的愛情?明確:此句是說身在異地的丈夫和自己懷有一樣的相思之情,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這部分詞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緒盡顯于字里行間。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這句詞的優(yōu)美意境。后用作船的美稱明確:從“獨”字可以看出詞人借泛舟來消愁,而過去有夫君相伴,現(xiàn)在卻是獨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對往事的懷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3).研讀“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句。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點明了時節(jié),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 “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fā)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么呢?? 以點代面。枕席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作者從多個角度入手描寫秋意的冷落蕭條,不僅刻畫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3.研讀全詞先拋出四個問題自由討論,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并作簡要分析之后教師作小結(jié)。而李清照寫愁卻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筆下的“愁”有何獨特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來認真研讀作品。2.詞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學后,李清照填詞《一剪梅》送給丈夫。從整首詞來看,單數(shù)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shù)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提醒學生讀該詞要注意的方法《一剪梅》是雙調(diào),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jié)奏整齊。花自/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