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干冰升華時要從周圍的水中吸收熱量,水的溫度降低,使空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水時液化成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白霧。故小明的猜想是錯誤的。25. (1)升華(2分)(2)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可能熔化(2分) :// (3)干冰吸熱升華(1分) 水蒸氣遇冷液化(1分)解析:(1)固態(tài)的碘變成氣態(tài)的碘,屬于碘的升華過程。23. (1)48(2分) 固液共存狀態(tài)(2分) (2)增加水的質(zhì)量(或增加海波的質(zhì)量,或調(diào)小酒精燈的火焰)(2分) 解析:(1)從小英記錄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從第到第海波的溫度保持在48?℃不變,這個溫度就是海波的熔點,說明海波是晶體,此過程海波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2)由于采用水浴法加熱海波,可以增加大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或增大海波的質(zhì)量,或?qū)⒕凭珶艋鹧嬲{(diào)小),來延長加熱時間。(3分) (3)在水的溫度和表面積相同時,水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越大,水蒸發(fā)越快。(3分)22. (1)兩個相同的碗、保鮮膜、水、勺子(2分) (2)在兩個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量的水,把其中一個碗用保鮮膜封住口,并將兩碗水放在通風(fēng)過道處,過一段時間后,比較兩個碗中水量的變化。21. 小冬的想法更合理。20. 人呼出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放熱,(3分)凝華成小冰晶,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19. 正在 液化 解析:水在沸騰前,由于燒杯下方水溫高,氣體熱脹冷縮,所以水中下方的氣泡較大,越向上氣泡體積越??;在水沸騰后,燒杯中水溫上下都相同,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變大,所以從燒杯中水的氣泡大小變化可以斷定燒杯中的水正在沸騰。17. 凝固 放 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幾桶水,水受冷就會凝固,凝固要放出熱量,使菜窖的溫度不至于過低而將菜凍壞。在晶體的熔化階段,雖然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固態(tài)的物質(zhì)越來越少,液態(tài)的物質(zhì)越來越多,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夏天,裝有空調(diào)的公交車車內(nèi)溫度比車外的溫度低,外面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冬天,車內(nèi)溫度比車外溫度高,車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窗的內(nèi)表面。?℃,液柱在37?℃以上3小格處,?℃。13. AD 解析:從題圖看,段是晶體的熔化過程,在此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在時間時,有一部分晶體已經(jīng)熔化,但熔化還沒有結(jié)束,所以此時該物質(zhì)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故 A 選項正確, B 選項錯誤;從題圖中可以看出,該物質(zhì)在溫度降低到45 ℃ 時,從第12 min 開始凝固,到第15 min 凝固結(jié)束,共持續(xù)了3 min ,故 C 選項錯誤, D 選項正確。新 課 標(biāo) 第 一 網(wǎng)11. ABD 解析:水蒸氣液化是放熱的,A選項錯誤;積雪也可以直接升華為水蒸氣,B選項錯誤;水吸熱汽化變成水蒸氣,C選項正確;積雪吸熱熔化成水,D選項錯誤。9. C 解析:冰棒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寒冷的冬天戶外的人呼出的“白氣”是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選C。7. A 解析:當(dāng)?shù)氐臍鉁匾恢背掷m(xù)在以下,達不到冰的熔點,故冰不會熔化,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變小,是因為冰由固態(tài)升華為氣態(tài),成為水蒸氣,故選A。6. A 解析:柏油是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它是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由硬變軟的。所測溫度高于溫度計能測量的最大值時,容易損壞溫度計,低于溫度計的最小值時,溫度計也不能使用,選項D符合題意。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