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參考答案:總成本指數= 產量指數=由于產量增加而增加的總成本: 單位成本指數=由于單位成本降低而節(jié)約的總成本:164%=180%91%32000=400008000答題分析:總成本之所以增長64%,是由于產量增加80%和單位成本降低9%兩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產量增加使總成本增加40000元,單位成本降低使總成本節(jié)約8000元,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總成本絕對額增加32000元。某商場對兩類商品的收購價格和收購額資料如下:商品種類收購額(萬元)收購價格基期報告期基期報告期甲1001305055乙2002406160試求收購價格總指數、收購額總指數,利用指數體系計算收購量總指數并分析。( T )四、計算題某廠生產的三種產品的有關資料如下:產品名稱產 量(噸)單位成本(元)基期報告期基期報告期甲10001200108乙500050004丙1500200087要求:(1)計算三種產品的單位成本總指數以及由于單位產品成本變動使總成本變動的絕對額;(2)計算三種產品的產量總指數以及由于產量變動而使總成本變動的絕對額; (3)利用指數體系分析說明總成本(相對程度和絕對額)變動情況。(T )。( F )(T)。 B. 總量指數等于其因素指數的代數和( AB )A、固定構成指數 B、結構影響指數 C、加權算術平均指數D、加權調和平均指數 E、固定加權平均指數( CD )A、固定構成指數 B、結構影響指數 C、加權算術平均指數D、加權調和平均指數 E、固定加權平均指數( ABD )A、綜合指數 B、平均數形式指數 C、個體指數 D、平均指標指數( CD ) 三、判斷題,其中被研究對象為指數化因素,另一個因素為同度量因素。( AD )。A. B.C. D.,用q表示商品零售量,則公式∑p1q1∑p0q1的意義是( BD )。A綜合指數 B總指數 C個體指數 D數量指標指數 4.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CD )。 2. 指數的作用是( ABCD )。、加權算數平均數指數、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綜合指數、個體指數、數量指標指數、質量指標指數、固定結構指數、結構變動指數統(tǒng)計指數劃分為個體指數和總指數的依據是( A )。,計算的基礎是( D )。6.∑p0q1—∑p0q0表明( A )。 4. 在編制數量指標指數時,應該選用相應的質量指標作同度量因素,通常把它固定在( A )上。 2. 按所反映對象的經濟內容不同,可以把指數分為( C )。綜合應用:復雜現象總體總量指標變動因素分析的方法并熟練掌握對總量指標變動進行兩因素分析(包括相對數分析和絕對數分析)的方法)。綜合應用:平均指數的兩種計算方法。(三)平均指數了解:平均指數的含義、平均指數的兩種計算形式(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和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理解:綜合指數的特點;同度量因素的確定方法。理解:指數的作用、指數的種類(按對象范圍分、按指標性質分、按編制任務分)中指數的兩種計算形式。該相對指標的分子數列是時期數列,分母數列是時點數列,應“分子、分母分別求序時平均數,再將這兩個序時平均數對比”。參考答案: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流轉次數:第二季度商品周轉次數: (3=) 答題分析:商品流轉次數= 即 。試計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月平均商品庫存額。并計算1981年至1985年這五年期間年平均增長量和年平均增長速度。解:該廠二季度平均每月勞動生產率為: 該廠上半年平均勞動生產率為: 我國人口自然增長情況如下: 單位:萬人年 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人口數(年底數)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比上年增加人口 884826774761768試計算我國在“十五”時期年平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數量。解:金額單位:萬元分公司名 稱本 期計 劃本 期實 際實 際比重(%)上 期實 際計 劃完成(%)本期實際為上期(%)甲乙2506483206803268280618128105114110合計8981000100898111111本期計劃、本期實際、上期實際三個指標為總量指標;實際比重(%)為結構相對指標;計劃完成(%)為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本期實際為上期實際(%)為動態(tài)相對指標。( F )。(F )。(F ),它與平均發(fā)展速度的關系是:平均發(fā)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1(或100%) (T ),可以將時間數列的構成因素歸納為長期趨勢變動、季節(jié)變動、循環(huán)變動、隨機變動。(F )。(F )。A. 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環(huán)比增長速度-1(或100%)B. 定基發(fā)展速度=定基增長速度+1(或100%)C. 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fā)展速度-1(或100%)=平均發(fā)展速度+1(或100%)10. 簡單算術平均法適合于計算( AC )。 8. 定基發(fā)展速度和環(huán)比發(fā)展速度之間的關系是( BCD )。 5. 序時平均數是指( AD )。 3. 下列時間數列中,各項指標數值不能相加的有( ABD )。 二、多項選擇題1. 時間數列的種類是( ABC )。 ( D )。A、平均發(fā)展速度 B、總增長速度C、定基增長速度 D、定基發(fā)展速度( C )。 4. 由間隔相等的連續(xù)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采用的方法是( A )。 2 時間數列中,每個指標數值可以相加的是( B )。注意利用簡化公式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四)現象變動趨勢分析了解:影響動態(tài)數列變動的四個因素幾其含義;測定長期趨勢的主要方法的種類(考核);測定季節(jié)變動的主要方法(季節(jié)比率)(不考核)。理解:用幾何平均法計算平均發(fā)展速度的三個公式;計算平均發(fā)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法 和方程式法的不同特點。(三)現象發(fā)展速度指標了解:現象發(fā)展的速度指標的種類(發(fā)展速度一定基和還比;增長量累積和逐期;增長速度定基和還比、平均增長量;平均發(fā)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發(fā)展速度、增長量、增長速度的含義及計算公式;平均速度(平均發(fā)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的含義及計算公式;計算平均發(fā)展速度的方程式法的概念。(二)現象發(fā)展水平指標了解:發(fā)展水平、平均發(fā)展水平的含義。第八章 時間序列分析(時間數列或動態(tài)數列)一、考核知識點(一)動態(tài)數列(二)現象發(fā)展水平指標(三)現象發(fā)展速度指標(四)現象變動趨勢分析二、考核要求(一)動態(tài)數列了解:動態(tài)數列的含義及構成理解:時期數列和數列的含義、動態(tài)數列分析指標的兩大類、編制動態(tài)數列的基本原則及具體要求。Δp =%177。 ⑵ %的概率保證程度對該產品的合格率進行區(qū)間估計(z=2)。采用簡單重復抽樣的方法,抽取一批產品中的200件作為樣本,其中合格品為195件。△x= 560177。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 抽樣調查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C )A. 準確性原則 B. 可靠性原則 C. 隨機性原則 D. 靈活性原則某工廠連續(xù)生產,在一天中每隔半小時取出一分鐘的產品進行全部檢查,這是( A )A. 等距抽樣 B. 類型抽樣 C. 整群抽樣 D. 純隨機抽樣在抽樣調查中( A )A. 既有登記誤差,也有代表性誤差 B. 只有登記誤差,沒有代表性誤差 C. 沒有登記誤差,只有代表性誤差 D. 既無登記誤差,也無代表性誤差能夠事先加以計算和控制的誤差( A )A. 抽樣誤差 B. 代表性誤差C. 登記誤差 D. 系統(tǒng)性誤差 C. 前者等于后者 D. 不能斷定大小 抽樣誤差的大?。?D )A. 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無法避免,也無法控制 C. 可以避免,但無法控制 D. 無法避免,但可以控制二、多項選擇題 按抽樣方法的不同,可分為( AE )A. 重復抽樣 B. 等距抽樣 C. 類型抽樣 D. 整群抽樣 E. 不重復抽樣統(tǒng)計誤差包括( ABCE )A. 登記性誤差 B. 代表性誤差 D. 偶然性誤差 E. 抽樣誤差抽樣估計中的抽樣誤差( ABD ) D. 可以計算 影響抽樣誤差的主要因素( ABCDE ) 抽樣估計的方法有( CD ) 三、計算題某工廠有2000個工人,用簡單隨機不重復方法抽取100個工人作為樣本,計算出平均工資560元,要求:(1)計算抽樣平均誤差;(2)%(t=2) 的可靠程性估計該廠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區(qū)間。(五) 抽樣組織形式了解:簡單隨機抽樣、類型抽樣、等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