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樂觀者: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還是出杯( 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溝通合作者:只會思考而不會表達的人,與不會思考的人沒什么兩樣( 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跨領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領域的合成( What matters most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do and you understand)。我也將下面七句話贈給 21世紀的青年: 融會貫通者:聽過的會忘記,看過的會記得,做過的才能真正掌握( Hear and you fet。 在這美好的 21世紀,那些能夠融會貫 通、將創(chuàng)新與實踐相結合、跨領域合作、具備 IQ + EQ + SQ的綜合素質、善于溝通與合作、選擇自己熱愛的工作、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的人一定能擁有更加平坦、輝煌的成功之路。 21世紀,充滿挑戰(zhàn)的世紀。 21世紀,平坦的世紀。我想,林肯總統(tǒng)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就,這應該與他樂觀看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力量的態(tài)度密不可分。從這些經驗,我的結論是:不要把失敗當作一種懲罰,而應該把失敗當作學習的機會。從那以后,無論是在微軟亞洲研究院,還是在領導 Google中國研發(fā)團隊的時候,我都時刻提醒自己和自己的團隊,既要在實踐中保持創(chuàng)新的精神,又要在創(chuàng)新時緊密聯(lián)系實踐,貼近用戶需求。前面提到過我在 SGI 公司所遭遇的產品沒有用戶,研發(fā)團隊被解散的失敗經歷。 至于那些 “十之八九 ”的失敗和挫折,不要過于在意,也不要悲觀和失望,而要鼓起勇氣,從失敗中學習,從失敗中完善自己。其中的意思是說,人生不如意處十之八九,要多想余下那一二得意之處。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 21世紀,我們確實需要高 AQ的人 才。最近有人提出在以上 “3Q”之外還要加一個 “AQ”。而樂觀向上的人卻總能把失敗看做自己前進的動力,他們善于從失敗中學習,善于把失敗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最好機會。在 21世紀里,環(huán)境因素時時刻刻都在改變,這更加增大了失敗的幾率和風險。 ”希望每位同學都是不斷倒水入杯的的樂觀人。 對于積極主動,可能最大的擔憂就是 “如果失敗怎么辦 ”。數(shù)月后,這幾位同學不但為 Google Camp提出很好的意見,而且還在 Google實習,開發(fā)出了 Google Camp推向二十多個高校的計劃,甚至可能成為 Google的員工。我還記起在南大設計并發(fā)起用 “六度空間 ”來尋找我的那四位同學。我馬上想起當時有一位北航的學生曾寄一份電子郵件給我,希望 Google在北航做一個俱樂部。當 Google決定在中國各 高校成立 Google Camp( Google俱樂部)的時候,主管該事情的工作人員來跟我討論相關事宜,以及如何啟動。當機遇尚未出現(xiàn)時,除了時刻準備之外,我們也應該主動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遇,不能總是守株待兔,等著機遇上門。 3. 不要等待機遇,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坐等機遇上門,因為那是消極的做法。在這樣的時代里,我們更需要的是積極進取、主動選擇,而不是緘默謹慎、被動接受。 21 世紀是一個信息充分共享,個人能力得以充分釋放的世紀。 7.積極樂觀者 沉默不一定是金,謹小慎微也不一定總是為人處世的經驗之道。熱愛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愛的工作。要想找到自己的激情,我建議你首先找到你的理想,樹立人生的目標以及各階段的目標,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認真的規(guī)劃,有可實現(xiàn)、可度量和可評測的愿。) 如果一個學生只想著自己將來能拿多少薪水,那么他的成功必將是有限的。出了書后,許多財富五百強的企業(yè)請他做顧問,教他們如何調動員工的熱情。有時,他們會把一條大魚放到你面前,問你 “要不要照張像,以便騙你老婆說這 是你釣到的魚? ”有一天下班的時候,我看到這個店鋪正在數(shù)的鈔票都是別的店鋪的好幾倍。如果你到他店鋪附近,你會看到他們唱著歌,把魚從車上一個個地扔到攤上。他在一個公開市場經營一個有名的魚店。 也許你認為,必須要做總裁、做科學家才會有激情,其實不是這樣的。 ” 拉里: “對,而那些有經費 但是沒有博士生愿意做的項目,教授只好聘請博士后來做。 ” 謝爾蓋: “我知道了。 拉里: “我們的博士后也都是畢業(yè)于各名校,但是為什么總是表現(xiàn)得不如博士呢? ” 謝爾蓋: “是啊,而且著名的研究幾乎都是由博士做出并發(fā)表論文,很少看到什么突破性的工作是博士后做出來的。他如果只想做一個職業(yè)經理人,并在每月拿回家一個沉甸甸的薪水袋,那么,他絕對不適合在我們公司工作。下面是我根據(jù)所有面試官的評語對他所做的總結: “他很希望離開目前的公司,但他沒有任何的理想或激情。 前一陣有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華人經理來應聘一個資深職位。有一位美國朋友把孔子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為: “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never have to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我更認可的是那些真正自覺、自信的學生,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工作 ——因為只有做自己熱愛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和歡笑。希望有錢不是壞事,但是一個僅僅為錢工 作的人所能發(fā)揮的潛力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他凡是都會想 “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 ”。 可惜在選擇就業(yè)崗位時,今天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最熱門或收入最豐厚的工作,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正喜歡這項工作。而發(fā)揮特長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最愛。結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退出課程的原因竟然是:該課程的許多作業(yè)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完成,但學生們卻對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感到不習慣和不適應。開始時聽課的學生很多,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有 30%左右的學生自動退出了。 在團隊合作方面,國內一些高校對學生的要求并不很高。所以,我們在職場上才那么搶手。這個高薪的職位其實就是 “能說會道的工程師 ”。在信息隨手可得的今天,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信息,而是你是否能合適地用易理 解的方式表達這些信息,用說故事的方法來取得共鳴。公司管理者也逐漸意識到,這種絕頂聰明,但缺乏合作意識,動輒指責他人的 “天才 ”在公司里造成的反面效應其實比他為公司做出的正面貢獻大得多,這種人才絕對不適合在一個 21世紀的現(xiàn)代企業(yè)中工作。有一次,他